“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探索
刘小萍
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 四川成都 610081
一、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现状
当前,思政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协同育人局面已经打开,但是还未全面建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实现两门课程的互通互融,思政教育契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方法不够自然和熟练,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并没有完全体现。思政教育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规划课的职业选择、定位、道德伦理、诚信敬业、集体协作等方面密切相关,但是授课教师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并没有将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内容围绕思治教育提炼、深化,更多的是刻板讲述教材相关理论,且内容浮于表面,并没有将思想政治与职业规划的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等与教材知识契合和融入。学生不清楚国家的追求与我个人的追求有什么关系,又多大关系,往往在做职业规划时,出现过于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的普遍现象。很多学生对于理想岗位的追求和理解更多地还停留在“考编制”“挣钱多”等表面肤浅的认知水平,过分看中物质利益,功利性很强,导致很多学生在追求个人职业理想的过程中因为思想认知在阶段时间内不匹配,面对巨大的落差又缺乏调整和修复能力,从而出现系列的消极追求和改变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人生的持续发展,最终不利于国家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现状的课程改革探索策略
(一)明确将思政纳入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分解思政教育的各个版块内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版块教学目标寻找契合点,在将思政版块内容纳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内容和任务,并结合课程知识框架,科学、合理地完善章节版块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当然,应当保障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知识传授质量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的主题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不能因为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降低了职业生涯规划课本身知识传授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内容的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
(二)挖掘内容,丰富思政素材
立足于职业生涯规划教材,通过深挖分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针对性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科学合理融入日常授课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自然融合。比如:在职业目标确立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局政治等教育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怎样通过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将国家复兴和个人追求相结合,树立为国家建设发展做贡献的目标;在职业环境探索部分,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发展,感受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强化红色革命传承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爱
国之心,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创新使用 AI 智能手段
立足于 AI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大背景,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高效整合、呈现和传输具有宽广思想政治思维视野、多维道德品质、鲜活生动的教育素材的教学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有机切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与时代感,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和真实。一旦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和成效水到渠成就实现了。除此之外,进一步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搭配运用展示汇报、情景再现、话题讨论、案例解析、演讲辩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主导课堂。还可以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体手段,向学生推送行企业走向、优秀毕业榜样等素材资源,设置网上答题或者任务完成活动,作为传统课堂延伸的第二课堂。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养
近年来,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专职教师紧缺的现状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有所缓解,但是中职学校仍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由班主任、德育工作干事、行政干部担任的情况,专业、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仍然普遍不足。教师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建立一支专职、专业、稳定的职业生涯教师队伍现是形势所需,也是教育必备。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课老师的培训和培养,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老师门槛要求,学校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老师的培训机制,支持老师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相关职业证书的老师在课堂授课中必然能更好地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和思政教育课双向融合,促进课堂授课质量地提高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是一个系统持续的工程,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实施也绝不是一蹴而就,朝夕可成的。通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改革尝试,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师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日后应持续挖掘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合的亮点,不断拓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从而使程思政在学生职业生涯期间的价值引领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真正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
参考文献:
[1]袁懿.试论“中国梦”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大学生使命感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3):169-170.
[2]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131.
[3]刘笑,刘江华,唐丽坤.就业指导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