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施工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策略研究
蒋世帅
身份证号码:320123199511133418
摘要:本文探讨了市政路桥施工中的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策略。在技术创新方面,文章介绍了道路病害处理与路基工程等关键技术的进步。在质量控制策略方面,文章强调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以及强化质量检查与监督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策略,旨在提高市政路桥施工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市政路桥施工、技术创新、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人员培训、质量检查
引言:
市政路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政路桥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为提升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提供了可能。然而,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和提升,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策略,以期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一、市政路桥施工技术创新
道路病害处理和路基工程技术是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关键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道路病害技术不断创新,如水稳沥青冷再生技术、沥青热再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施工时间和人工成本。同时,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加工技术的应用,也为市政路桥施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绿色施工技术是市政路桥施工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施工扬尘控制技术等的应用,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回顾之前在南京市江宁区宁丹路某一标段,此段老沥青路面破损严重,沥青龟裂,下沉,翻浆现象,后经设计院分析,结合施工和经济要求,采用老路铣刨加铺,下部基层水稳采用冷再生的施工方案,这种技术创新既加快了施工进度,能够尽快恢复交通;又解决了全部挖除新建所需高成本投入的问题。
冷再生技术的工艺技术要点包括:
1.洒布剂液:将剂液均匀喷洒在待施工区域的水稳层表面上。
在正常温度下,施工剂液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0℃以下,热突对水稳层材料的影响不利,应尽量避免。而在冬季或低温环境下,施工时应增加液体温度,以充分保证施工质量。
2.冷再生机械主要有冷铣机和混砂碎机,配套设备有车辆、洒布器、平地机、压路机、碾压机等。其中,冷再生机械是核心设备,它的选型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以保证施工效果。
水稳层冷再生施工工艺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新材料:该工艺可以利用旧路面材料,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而且比全新材料更有稳定性。
2.造价低:相比全铺新材料方式,该工艺可以省去较多的材料和人工成本,降低施工成本。
3.环保:该工艺不需要新增更多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4.高效:该工艺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可以快速完成道路维护。
不过,该工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的缺点是:受施工条件、原材料质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工艺效果不佳。另外,工艺也只适用于水稳层的维护和修复,并不能解决更大范围的道路损坏问题。
所以综合考虑,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实际实用性,考虑到宁丹路破损过分严重,车辆荷载可能影响到路基的质量,光靠重铺水稳基层不能保证后期路面质量,所以设计上将原老路面的两层沥青改成加铺三层沥青,更大限度的增加了路面的质量。
二、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2.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在市政路桥施工中,首要任务是明确质量目标,并据此制定详尽的质量计划。这涉及设定合理的质量指标,如结构耐久性、安全性及使用功能,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可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提升问题发现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需与施工阶段紧密衔接,以减少设计变更带来的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引入智能化设备,定期进行质量评审,总结经验,不断优化体系,使其更贴合实际需求,是确保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控制持续高效的关键。
质量控制一直是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南京市浦口区一处工业废水管道工程,本人记忆犹新。该管道是后期规划建设,跨线较长,目的是将周边集成电路厂区的工业废水,通过重力管道和压力管道接通排放至污水处理厂,且原有道路已经成型,由于道路两侧绿化带内综合管线复杂,且高程不满足我项目的设计高程,所以有一段均在原有沥青路面下开槽埋管再回填,这样一来,必定会影响原有道路的质量。设计上将管道回填部分,也就是路床部分采用级配碎石掺4.5%水泥灌浆,基层和面层按照原道路要求施工,各个搭接面采用土工格栅和抗裂贴铺设,以控制结构沉降。本工程跨线长,工程量较大,由于我部管理疏忽,有一过路段路床部分采用水泥掺级配碎石翻拌,然后回填,在表面采取洒水的方式,边洒边压实,匆忙的加铺水稳沥青,开始恢复交通。结果一个星期之后,沥青表面开始下沉。
而后我部吸取教训,采用高填方的施工规范和方案,加强管理质量控制,将返工段重新挖除,用专业压浆机械灌浆,养护完成再施工后续结构层。施工期间采用半幅半封闭施工,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当时刚巧南京雨季,我部合理利用环境季节因素,预留了一个雨季,让路床的级配碎石自然沉降至最大限度,雨季结束,立即安排振动压实机械碾压,跟着安排压浆,前者的施工错误之处在于,水泥翻拌级配碎石的水泥剂量难以控制,且容易拌和不均匀;表面洒水也容易将水泥粉冲到集料最下面,依靠自然流水渗透导致很多孔隙没有水泥浆,难以压实,所以后期导致质量问题。现在采用压浆机械通过压力注浆,能充分渗透至级配碎石的孔隙,保证了施工质量的耐久性。
2.2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培训内容应涵盖施工工艺、设备操作、质量控制方法、安全规定等多个方面。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施工人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引入案例教学,分析过去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让员工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其问题解决和预防能力。除了技术培训,还要注重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培养。通过定期的质量教育活动,如研讨会、讲座,让员工理解质量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每一个微小的错误或疏忽都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我部每天开工前,都将进行三级技术交底,技术总工向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向技术人员及班组长,技术人员再向全体作业人员安全技术交底。我部也积极弘扬全员皆是安全员,全员皆是质量员,各个班组之间也互相监督检查,实行质量和罚款以及工程款发放直接挂钩制度,技术能力差和质量意识淡薄的人员,立即不录用。
2.3 强化质量检查与监督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查体系,涵盖施工的各个阶段。从原材料进场、施工工艺执行到工程实体检测,每一个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质量检查标准和程序。对于关键工序,应执行更为严格的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推行定期的质量检查活动,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如非破坏性检测(NDT)、遥感技术等,可以提高质量检查的精度和效率。在质量监督方面,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施工过程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下。这包括内部的自我监督,如施工企业的自我检查,以及外部的政府监管,如质监部门的定期抽查。对于施工中的变更,必须严格执行变更控制程序,确保任何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变更都经过充分论证和审批,避免变更带来的质量风险。
质量检查方面务必形成自检互检专检制度,班组长先自检,各个班组之间互检,然后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专业检测人员进行原材检验,现场通过压实度,孔隙率,钻孔取芯等专业检查监督,不能一味地以点带面,在基底验槽过程中就要明确标注,情况好的可以减少检测频率,在地下水丰富或者河塘等软土路基段落,就要增加检测频率和观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遇到图纸与现场不符的,也要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请设计单位现场勘查,共同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
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策略,强调了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对于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未来的市政路桥建设应继续依托技术创新,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强化质量检查与监督,以推动市政路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交通建设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健斌.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5):73-75.
[2]何守贯.市政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8):170-172.
[3]陈鑫.市政路桥施工特点及技术控制要点分析[J].居舍,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