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标准化体系构建策略
赵彧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57000
引言: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提高工作实效,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网络思政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得思政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网络思政育人通过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网络思政育人能够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有效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网络思政育人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问题
(一)辅导员网络素养与能力不足
在新媒体时代,部分高校辅导员的网络素养与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欠缺,仅熟悉基础社交软件的简单功能,难以借助直播平台开展生动的思政讲座,也不擅长利用短视频制作工具,将思政内容以新颖形式呈现给学生,无法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辅导员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当网络上出现负面舆情或错误思潮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无法及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甚至可能因处理不当导致舆情进一步恶化。此外,在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创新上,部分辅导员思维受限,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和内容,未能结合新媒体特点和学生兴趣进行调整,致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与针对性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存在诸多不足。从形式上看,大多依旧以传统文字材料为主,缺乏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融合,难以吸引习惯了碎片化、可视化信息获取方式的学生群体。在内容关联上,未能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当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如就业创业、校园生活、心理健康等,没有充分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部分辅导员却未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内容定制,忽视了理工科学生对逻辑论证的偏好以及文科学生对人文内涵的追求,使得思政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大打折扣,无法有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网络平台利用不充分
新媒体时代,尽管网络平台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实际工作中存在利用不充分的情况。许多辅导员仅依赖一两个常用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或班级群,忽略了微博、抖音等平台的独特价值,导致思政教育覆盖面受限。在平台运营上,缺乏系统性规划,内容发布随意,更新频率不稳定,难以形成稳定的受众群体。例如,有的公众号长期不更新,学生关注度逐渐降低;有的抖音账号发布的视频质量不佳,无法吸引学生兴趣。此外,各平台之间缺乏有效联动,信息孤立存在,未能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无法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整合优势,限制了网络思政教育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力。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开展路径
(一)基于新媒体技术构建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
网络思政工作的高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为能够发挥新媒体技术在网络思政工作中的优势作用,高校辅导员先要正确认识网络思政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校园官网中设置专门的思政模块,切实体现思政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也要加大网络思政工作方面的投入力度,保证资金充足,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提供基础支持,保证平台中思想政治内容丰富,这是保障网络思政工作开展效果的前提。另外,对于高校辅导员也应注重新媒体技术培训,根据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需要,对辅导员进行专项培训,使他们在网络思政教育中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
(二)注重网络学习媒体新型技术的合理运用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之前,先要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态和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媒体技术和平台,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特点,实现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合理运用,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实现思想政治内容的有效传递。要做好各类网络教育平台的管理工作,不能出现内容杂乱的情况,可选择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在话题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促进教育内容和理念的有效传播,形成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阵地,进行观念的灵活传递,改善以往硬性传播中存在的不足。
(三)加强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建设
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形式,选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传递相关经验和理论,通过注入典型的方式去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层面和价值层面的正确引领,让网络思政工作得到充分落实。应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了解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开展情况,结合高校经营发展的实际,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新媒体平台,为网络思政工作开展提供载体支持。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象化,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思想政治内容,打造专门的品牌形象,让优秀理念和文化能够深入学生心中,有效提升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质效。
(四)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养
辅导员是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开展的主体,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以及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力,都会对思政工作最终的开展效果产生影响。要想做好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思政工作,还应注重对高校辅导员的针对性培养,先要夯实政治基础,传递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切实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有利于网络思政工作的规范开展。高校辅导员也应摆正自身位置,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将学生们的主体位置展现出来,深入研究和探索当前发展形势下网络思政工作的方法与策略,结合工作开展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不足,学习多种新技术和新知识,切实提高业务能力,为网络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
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辅导员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和新媒体运用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通过构建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才能切实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青. 高校 辅导员 网络 育人 能力提 升策 略探析 [J]. 高教论坛,2025,(04):19-23+89.
[2]蒋璐莹.“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实践路径[J].公关世界,2025,(01):31-33.
[3]闫芷毓,毋伟.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5,16(01):193-197.
[4]宁瑞.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8):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