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设计优化思路
李冰清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三中学
引言
传统小学语文作业长期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统一轻差异、重书面轻实践”的弊端,导致学生被动完成作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语文教材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求作业设计既要巩固语言知识,又要培养思维品质与价值观。本文以“以生为本”为核心理念,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符合高段学生认知特点的作业优化路径。
一、趣味性设计,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
趣味性堪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要素。对于小学高段学生而言,枯燥单一的作业形式极易引发抵触情绪,而充满趣味性的作业则能如磁石般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学习。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的教学,为趣味性作业设计提供了绝佳范例。教师可精心设计“动物观察员”角色扮演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动物,模仿课文语言风格撰写观察日记,并录制 3 分钟“动物纪录片解说词”。以观察校园流浪猫为例,学生需细致记录其活动轨迹、捕食习惯等。有学生在日记中用拟人化语言生动描述:“这只橘猫是巡逻队长’,每天午后准时巡视花坛,用尾巴轻扫落叶,仿佛在清点领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深入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松鼠的外形、习性等特点,进而将所学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深化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同时,观察动物、撰写日记、录制解说词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角色代入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学习《将相和》后,教师布置的“历史小剧场”作业同样精彩纷呈。学生分组改编课本剧,自主设计服装、道具与台词。有小组别出心裁地将“完璧归赵”情节改编为现代职场故事,用“和氏璧”类比“核心数据”,通过幽默诙谐的对话展现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种跨时空的创意改编,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历史典故,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还需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剧本创作、表演排练等任务,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如此趣味十足的作业,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分层性设计,从“一刀切”到“精准匹配”
小学高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能力差异愈发显著,传统的一刀切作业模式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分层作业则成为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有效途径。以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为例,教师精心设计的“地球守护者”分层任务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了适宜的学习阶梯。
基础层任务面向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他们绘制地球结构示意图,标注大气层、水圈等要素,并配 50 字说明。这一任务看似简单,却能帮助学生梳理地球的基本结构知识,通过绘图和文字说明,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像与简洁的语言,巩固所学内容,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提升层任务针对理解能力中等的学生,让他们撰写《如果地球会说话》短文,以第一人称视角描述环境破坏的危害。此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组织语言、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情感共鸣,从而深化对环保问题的认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拓展层任务则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设计“低碳生活方案”,结合课文数据计算家庭碳排放量,并提出 3 条可行性改进措施。这一任务将语文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查阅资料、计算分析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信息整合能力,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班级的实践充分证明,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任务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再通过分层评价标准,如基础层侧重准确性、拓展层侧重创新性,进一步强化了作业的激励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实现了精准匹配教学需求与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实践性设计,从“文本封闭”到“生活开放”
语文实践如同一条坚韧的纽带,巧妙地连接起课堂与生活,让语文学习摆脱文本的封闭桎梏,融入生活的广阔天地,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魅力。在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结束后,教师别出心裁地布置了“城市微调研”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日常交通工具,像共享单车、地铁等,细致记录其使用场景、乘客特征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最终形成图文并茂的报告。有学生将目光聚焦于地铁“早高峰”,敏锐地发现上班族充分利用乘车碎片时间阅读、听播客。基于此,该学生撰写了《移动的课堂》一文,深入剖析公共交通对现代人学习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类作业打破了传统文本的局限,引导学生以语文的敏锐视角去观察社会万象,在收集信息、分析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学习《草船借箭》后,教师设计的“三国策略家”实践任务同样精彩纷呈。学生分组模拟“赤壁之战”决策过程,需要紧密结合课文内容与课外丰富资料,全面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所涉及的军事、地理与心理等多方面因素。有的小组别出心裁,通过精心制作沙盘模型,直观且生动地展示船队布局与风向的巧妙利用。最终,他们撰写出《从草船借箭看古代战争智慧》报告。这种跨学科实践作业,将语文学习与历史、地理知识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有效提升了综合素养,使语文学习不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充满趣味的探索之旅。
结束语: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高段作业设计,本质是构建“学生—文本—生活”的互动生态。趣味性设计点燃学习热情,分层性设计尊重个体差异,实践性设计拓展认知边界。当作业不再是机械重复的任务,而是学生探索世界、表达自我的窗口时,语文教育便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教师需持续更新设计理念,让作业成为滋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张弘."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作业有效设计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3(1):76-78.
[2]黄春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J].2020.
[3]鞠婷.把握语文要素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2024(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