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作者

刘玉超

武警四川总队医院 四川省乐山市 614000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治疗晚期肝癌时,应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效果,并分析该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在本次研究阶段,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分别是N组、M组。其中,N组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M组接受仑伐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N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M组(P<0.05);经2个周期治疗后,N组患者AST、AL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而且N组低于M组(P<0.05);两组CEA、AFP、CA199水平低于治疗前,而且N组低于M组(P<0.05);N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以及同期M组(P<0.05,M组KP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知,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当利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时,患者治疗疗效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安全性。

关键词: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晚期肝癌;治疗疗效;安全性

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在当前依旧不清晰,但是已知与黄曲霉毒素暴露、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与某些环境因素有一定关联。在中国,大概有80%的肝癌病例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肝炎发展,与西方国家以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或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的病因存在不同[1]。晚期肝癌患者在治疗手段上有限,主要是通过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以及基于奥沙利铂进行化疗,这些药物在中国患者中产生的效果有可能不如国外患者所观察到的效果,减少了患者生存期。基于此,本研究探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现做出以下报告。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研究对象是,本院80例晚期肝癌患者,选取年限是2021年至2024年期间。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选研究对象划分为N组与M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其中,N组中有20例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为(56.89±8.26)岁。本组中20例患者是肝硬化,20例是非肝硬化患者。体质是17—24kg/m2,平均(22.10±1.22)kg/m2。M组男女性患者占比是22:18,年龄(46-72)岁,平均(58.78±8.10)岁。肝硬化患者有21例,非肝硬化患者有19例。体重指数为17-25,平均(22.10±1.25)kg/m2。在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时可知,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进行相应对比。

1.2方法

M组:本组接受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治疗,当体重≧60kg时,患者每日剂量应控制在12mg;当体重<60kg时,患者每日剂量为8mg。服药频率为每天一次,每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N组:本组接受治疗时使用的药物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其中,卡瑞利珠单抗在每个治疗周期的第一天需注射200mg;仑伐替尼在卡瑞利珠单抗下连续口服,口服的剂量以及频率均与M组一致。一个治疗周期是21天。

两组患者均接受两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评估患者肝功能。选取时间段为治疗前、治疗两个周期,采取抽取空腹静脉血的方式进行分析。当完成静脉血抽取后,借助离心机按照每分钟3000r的速度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为10分钟,提取出上层的血液,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下检测可评估患者肝功能的指标,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

2)分析患者肿瘤标志物。进行分析时,选取治疗前、治疗后2个周期这两个时间段,采取抽取空腹静脉血的方式获得患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数据,其中包括,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

3)评估患者生存质量。选取治疗前与治疗两周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利用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总分是100分,最终得分与患者生存质量呈现正相关性。

4)统计不良反应情况。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皮肤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借助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利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借助t进行检验,从而了解两组间的计量资料是否存在差异性;计数资料使用频数、%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来比较两组之间的计数资料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情况

N组客观缓解率低于M组(P<0.05),具体如下表所示。

2.2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情况

在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N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开始下降(P<0.05),而M组差异不明显(P>0.05)。

2.3对比两组肿瘤标志物

经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接受治疗后,两组各个指标水平开始下降,而且N组更低一些(P<0.05)。

2.4对比两组KPS评分

在治疗前,两组KP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经2周期治疗后,N组评分高一些(P<0.05)。

2.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根据下表中数据显示,N组与M组不良反应情况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肝癌是一种恶性疾病,当发现时已经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即使在早期时进行了手术切除,但是在术后5年患者死亡率可达40%左右[2]。早期阶段的肝癌想要根治还存在限制,为此有必要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案。

仑代替尼在临床中主要是治疗肝癌晚期患者,不仅可以抑制肿瘤的增殖,而且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可得到相对延长。有研究显示,通过使用仑代替尼进行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平均可延长13个月,仅有少数的患者甚至生存超过24个月;卡瑞利珠单抗在临床中的效果是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3]。两种药物通过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晚期肝癌的客观缓解率,对抑制肿瘤具有明显效果。经本研究显示,N组AST、ALT、TBil水平较低,N组CEA、AFP、CA199水平较低,表明联合治疗肿瘤有一定效果;N组KPS评分比较高,而且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反映了联合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

结合以上研究显示,处于晚期的肝癌患者,通过应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进行治疗,那么必定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汤蕾,左宏波,刘秋连,等.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一线治疗晚期HCC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18):27-31.

[2]郑伟,魏鹏.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对晚期肝癌患者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24,21(04):381-384.

[3]钱滨滨.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24):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