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在地资源视域下传统节日融入小班项目活动的实践探索

作者

苏莹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龙潭幼儿园 210000

引言

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在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尤其是结合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节庆的庆祝,更是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长江流域及南京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是我国传统节日的发源地之一。通过将这些地方资源融入到小班项目活动中,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感知与理解家乡的文化,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地方资源的传统节日融入小班项目活动的教育模式,并探讨其实施效果。

正文

一、传统节日与地方资源的教育意义

1.1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背景。例如,南京的端午节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这个节日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古人,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让小班的孩子参与到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中,不仅能够让他们了解节日的来源,还能在互动和体验中加深对节日的理解。节日活动的参与,让孩子们从感官上体验传统节日,感受到节日所带来的快乐与家庭凝聚力。

1.2 地方资源的教育价值

长江及南京地区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地方资源丰富且富有教育价值。南京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还具备深厚的文化传统。例如,南京的民间艺术、传统建筑、节庆活动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带领孩子们了解家乡的文化背景。通过引导孩子们参与与节日相关的地方活动,例如参观传统市场、庙会、灯会等,孩子们可以在亲身实践中学到更多关于节日和家乡的知识。地方资源为小班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增强了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传统节日融入小班项目活动的策略

2.1 节日主题的项目化设计

为了更好地将传统节日融入到小班项目活动中,教师需要将节日主题进行项目化设计。以南京的“灯会”节日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节日的历史背景,结合手工制作灯笼的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到实际操作中。这种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了解节日的相关知识,还能通过动手实践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还在情感上感受到节日的氛围,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认知和集体意识。

2.2 利用地方资源进行多元感官体验

地方资源为小班项目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元感官的体验机会。通过参观南京的庙会、传统市场,孩子们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感知节日的氛围。通过触摸、嗅觉、听觉等多元感官的体验,孩子们能够更加生动地理解节日的意义。例如,在中秋节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品尝月饼、制作灯笼,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节日的欢乐与温馨。通过这种感官上的参与,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节日的相关知识,并且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3 整合艺术与文化活动

艺术与文化活动的整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孩子们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庆祝南京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诗词朗诵、书法展示等活动,让孩子们从艺术的角度感受节日的独特魅力。例如,在端午节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学习古诗《离骚》中的片段,通过背诵、朗读来表达节日的意义。同时,还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书法练习,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这样的艺术与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经验,还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知。

三、实践效果与反思

3.1 学生认知与情感的提升

将传统节日融入小班项目活动后,孩子们在认知和情感上都得到了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参与、亲身体验,深化了对节日的理解与记忆。尤其是对于南京本地的孩子来说,他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过程中,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更强,情感也得到了丰富。在手工活动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展现,他们不仅学到了节日的习俗,还通过自己的创造让节日变得更加有趣。

3.2 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在这种项目化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设计节日活动时,教师要能够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带领他们一起探索与节日相关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还能促进他们社会认知、团队协作和创造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在结合地方资源进行教学时,也能够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3 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

尽管将传统节日融入小班项目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展开活动,如何使节日活动更加贴合孩子们的兴趣,如何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等问题,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方向。未来,教师可以更加注重节日活动的持续性和互动性,在活动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多样性与个性化,以便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总结:通过将传统节日与地方资源结合,小班项目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节日的知识,还增强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尤其是结合长江、南京等地方资源,能够让孩子们在实际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更好地将地方文化资源与节日活动结合,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敏.公共关系视域下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路径[J].公关世界,2025,(16):189-192.

[2]张晓丽,马怡菲,张艳华.“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传统美育资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N].新华日报,2025-07-17(010).

[3]胡忠浩,刘瀛.课程思政视域下传统工艺资源的开发[J].传统工艺研究,2025,(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