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角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具体策略研究
刘波
陕西省榆林市第三十小学 719000
引言:
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解决问题和培养逻辑思维的关键环节。随着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强调,传统单一的计算训练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理解、灵活运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维度策略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为其后续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1.创设真实情境,理解算理意义
在小学数与运算的教学中,计算不能等同于机械化计算,也不能停留在表层计算,应关注学生对计算方法和法则形成的根本原因的理解。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让抽象的数与身边的生活相勾连,在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地体会数与运算的依据及其目的和意义,在头脑中形成对应的概念图。教师要注意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问题,如购物、安排时间、班内分组问题等,让学生从情境的实际运用中感受到加减乘除的逻辑关系及计算规则。有了现实情境后,学生经历的计算不只是为了做题,还要去理解数量的变化、操作的成果以及操作结果的合理性,有了这样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更复杂的计算活动就有了支撑和生长的条件,如在乘法计算中,教师让学生去计算班里水果的分配情况:每组分 5 个人,每个人分到 3 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通过分组计算过程,既理解了乘法是加法的简化形式,又理解了乘法结果在生活中的应用[1]。
2.倡导算法多样化,发展数学思维
计算不仅仅是要学生又快又对地完成习题,还要学生会分析、会变通。学生运算方法和策略越多,越能引导他们遇到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路径去解决。这不仅可以使他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判断,更重要的是在思维的引领下对解题策略的创新,用什么方法,怎样利用题给条件解决,对于自己掌握的计算策略他们会更多更好的选择,并将各种计算策略在头脑里成网状相互关联构成的整体图构建出来,为以后复杂思维的进阶积累经验,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主性。例如:在三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中,让学生“凑整法”和“直接减法”的两种策略,学生在算的过程中发现有的用凑整法比较适合,有的用直接减法比较方便,进而找到适合自己计算的方法,明白减法算法的多种对应联系[2]。
3.融合信息技术,增强学习趣味性
从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手段的课堂算理与算法教学方法的变革,到将算理计算的输入输出和计算过程状态转变作为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再到信息技术中动态计算演算与结果及修改尝试直接反馈等算理与算法技术能力训练等,课堂教学动态练习的机会使学生所获得的计算能力水平不再受课堂容量与环境的局限。数据的保存和使用使教师对学生在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其计算正确率和计算能力是否提高以及怎样提高等做出判断依据,更加符合个性化学习的计算能力培养。从静态环境中算理算法的教学技术手段到动态数学技术平台运算过程中输入输出的规则符合计算机环境算法,算法实现过程符合人脑认知活动的本质,人机交互过程符合计算机技术工具的本质,算法操作符合现代教育所要达成的理想与目的,算法创新与改进的过程符合大脑神经元链接成环的回路,算法的意义与意义建立符合思维循环变化与选择判断过程等现代教育观[3]。
4.注重估算与口算,提升数感与应用能力
计算不仅仅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学科基本技能,还是学生理解数学学科本质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根基和土壤。低年级小学生估算和口算的计算训练应立足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在一定信息下确定数量的多少和结果的大致范围,实现对问题快速的感知和估计;在计算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设置问题,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先根据自身计算的快慢估出近似值,再在进行笔算验证精确值,通过一估一算两个计算过程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合理地使用估算的价值和可行性;口算也是一项重要的计算方式,低年级小学生课堂应安排和落实基于数学计算核心知识的口算训练,进而达成周而复始、循环训练、滚动夯实的训练效果,逐步让小学生养成在运算中将数量关系式用“脑子”算出来,即心算的习惯,让学生在对不同题型的运算练习中,能够依据运算的逻辑关系和组合要素,理性地选择运算顺序和运算方式;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过程的记录和反馈,通过训练的学生口算中使用的策略类型和运算误差类型判断错误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口算的训练和应用给出具体的指导建议。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从多维度进行研究,如注重小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注重算理知识教学等,再者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生活化手段等方法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志玲.在小学中段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与习惯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4(03):30-32.
[2]杨丹丹.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J].学园,2024,17(12):52-54.
[3]马玉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24(1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