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多元文化融合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

方珍珍

开封市卫生学校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0

引言

全球化浪潮推动不同文化加速碰撞,网络技术又打破文化传播时空界限,多元文化交融态势下,部分青少年受不良思潮影响,出现民族文化认同淡化、价值取向摇摆等问题。同时,社会对兼具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青少年需求迫切,现有价值观教育内容难以完全适配多元文化环境,亟需系统构建适配的教育内容体系。

1 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需求

多元文化融合的深入,使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环境更复杂,现实需求愈发凸显。从文化认知层面看,青少年易接触海量多元文化信息,却因辨别能力不足,受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干扰,出现价值判断偏差,亟需教育引导其理性甄别文化优劣。从文化认同维度讲,部分青少年过度追捧外来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认知浅薄,民族文化认同感弱化,不利于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培育,强化文化认同教育成为刚需。从社会发展视角看,新时代对具备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青少年需求迫切,而现有教育难以完全满足此要求,需通过价值观教育弥补短板,助力青少年成长为适配社会发展的人才,这些共同构成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需求。

2 基于多元文化融合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目标定位

为契合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语境,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目标需从文化认知、认同、实践三个核心维度精准定位。在文化认知层面,目标是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辨别能力,使其能理性分析不同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清晰分辨多元文化中的积极要素与消极成分,避免被错误思潮误导。

在文化认同维度,目标聚焦于强化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认同,让青少年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外来优秀文化,形成“扎根民族、放眼世界”的文化认同格局,筑牢民族精神根基。

在实践践行层面,引导青少年将正确的价值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主流价值观,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民族文化自信,成长为兼具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能主动承担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责任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发展与文化繁荣注入活力。

3 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路径

3.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融入与优化

为适配多元文化融合环境,需从内容筛选、呈现形式、与现实结合三方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与优化。内容筛选上,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其中与多元文化共通的价值理念,如“平等”“友善”,同时强化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相关内容,帮助青少年锚定价值基准。呈现形式上,摒弃单向灌输模式,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案例教学、情境讨论等具象化内容,结合国际热点事件解读价值观内涵,让青少年在分析中深化认知,避免因理论空洞导致的理解偏差。与现实结合层面,针对多元文化带来的价值冲突问题,在内容中增设价值判断引导模块,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选择案例,以辩证视角处理冲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具理论深度,又回应现实需求,切实融入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体系。

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根基,其传承与创新需从内容挖掘、形式转化、实践联动三方面发力。在内容挖掘上,应突破传统碎片化呈现模式,系统梳理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与多元文化融合相契合的理念,以及革命文化中“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核,形成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价值的文化内容体系。

在形式转化层面,需摒弃单一的理论讲解,借助数字技术将文化内容转化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通过动画短片呈现传统文化故事、利用VR 技术还原革命历史场景,让文化内容更具感染力与吸引力,增强青少年的文化感知。

在实践联动上,搭建“校园-家庭-社会”协同平台,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革命精神研学之旅等,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感悟文化魅力,同时鼓励青少年结合时代需求对文化内容进行创新性表达,如创作传统文化主题的短视频、红色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强化青少年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3.3 世界多元文化元素的吸收与转化

对世界多元文化元素的吸收与转化,在积极推进交流融汇、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构建科学的内容筛选与转化体系。在元素筛选上,聚焦世界各民族文化中具有普世价值的内容,如西方文化中的契约精神、日本文化中的匠人精神、非洲文化中的集体协作理念等,摒弃其中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个人主义极端化、历史虚无主义等消极成分,确保吸收的文化元素兼具先进性与适配性。

在转化融合层面,需将筛选后的多元文化元素与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需求深度结合。例如,将契约精神与我国“诚信”价值观相融合,通过案例教学阐释二者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将集体协作理念与“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联动解读,让青少年在理解多元文化的同时,深化对我国主流价值观的认知。

此外,还需引导青少年以辩证视角看待多元文化,避免盲目追捧或排斥,学会从世界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富自身价值认知,同时始终坚守我国文化立场,实现“吸收外来”与“扎根本土”的有机统一,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民族根基的价值观念。

3.4 网络文化与新媒体环境下的价值观教育内容拓展

为适配网络文化与新媒体环境特点,拓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内容需从内容载体、内容类型、内容监管三方面突破。在内容载体上,突破传统文本形式,打造短视频、虚拟情境等新媒体内容产品,将主流价值观融入青少年喜爱的动漫、游戏、直播等场景,如制作“价值观知识闯关”互动游戏,提升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与传播力。

在内容类型上,针对网络热点与青少年关注话题拓展内容维度,围绕网络文明、信息素养、数字伦理等主题,开发“辨别网络谣言”“理性看待网红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回应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中的现实困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结语

本文围绕多元文化融合背景,明确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现实需求,定位文化认知、认同、实践维度的教育目标,进而从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文化传承创新、多元文化转化、新媒体内容拓展四方面,梳理内容体系构建路径。这些探索为应对多元文化挑战、提升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提供理论参考,也为后续相关实践与研究奠定基础,助力青少年成长为兼具民族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马晓娟,马晓婵.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中的思政价值挖掘与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5,(S1):116-119.

[2]张志宁.全媒体环境下青少年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

5.

[3]郭琳.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姓名:方珍珍 单位: 单位省市:职称: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