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西藏传统青稞种植与现代农业技术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德吉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田妥镇人民政府 854400

1 引言

青稞是适应高寒环境的独特作物,数千年来在西藏农耕文明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种植不仅满足了农牧区的口粮需求,还在社会生活、宗教祭祀和文化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家对西藏农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为青稞种植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耕作方式强调因地制宜和生态适应,而现代技术则以效率、产量和市场导向为特征,两者之间既有差异,也存在互补。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护,是摆在西藏农业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尝试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传统青稞种植与现代农业技术的融合发展之路,以期为青稞产业升级和高原农业现代化提供思考。

2 传统青稞种植的价值与局限

西藏青稞种植历史悠久,是高原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青稞种植方式充分体现了农牧民长期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智慧。例如,依托自然气候进行农时安排,利用牛耕、人工除草等方式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事节律。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粮食基本供给,还在维持生态平衡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青稞在高寒环境中的适应性,使其成为藏区饮食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民族身份与地域认同的价值。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种植方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首先,传统耕作过度依赖人力,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在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的背景下,农户面临用工紧张问题。其次,传统经验式管理难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病虫害频发等新挑战,导致产量和品质稳定性不足。此外,传统方式难以满足市场对规模化、标准化青稞产品的需求,也限制了产业链的延伸与附加值的提升。可以说,传统青稞种植在文化与生态层面具有独特价值,但在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下,单一依靠传统模式已难以满足农民增收与产业升级的需要。因此,必须在继承和保护传统智慧的同时,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推动青稞种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3 现代农业技术在青稞种植中的应用

随着西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青稞种植方式正在逐步与现代农业技术融合。青稞作为西藏的特色作物,其产量、品质和产业化水平不仅关系到农牧民的生活保障,也关系到整个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扶持和科技推广的推动下,现代农业技术在青稞种植中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良种培育与推广为青稞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通过科研机构和农业部门的努力,新品种青稞在抗病性、抗寒性和高产性方面取得突破。例如,一些改良品种能够在较短的生长期内成熟,既减少了自然灾害影响,又保证了产量稳定。这种基于科学选育的良种推广,有效缓解了传统青稞品种在产量低、抗逆性差方面的不足,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械化技术的普及显著提升了劳动效率。过去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播种、收割,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时间跨度长,容易错过最佳农时。如今,农机具的投入大大缩短了作业周期,提高了播种的均匀度和收割的效率,尤其在青稞集中种植区域表现突出。部分地区还建立了农机合作社,通过规模化运作降低农户成本,提升整体生产效益。

水肥管理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西藏高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气候变化影响,旱涝交替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滴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逐渐被引入青稞种植,不仅减少了水资源浪费,还能实现养分的精准供应。通过科学灌溉,作物在关键生长期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分与养分支持,从而提升品质和产量。

病虫害防控技术的应用改善了青稞种植的稳定性。传统依靠人工巡田和经验判断,往往难以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有效措施。现代农业推广的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手段,如利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以及推广高效低毒的农药,显著减少了病虫害损失。同时,通过植保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提高了作业精准度和安全性,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手段逐步渗透到青稞种植中。部分试点地区引入了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和遥感监测技术,通过对气象、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的实时监测,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青稞生长趋势和市场价格波动,帮助农户合理安排播种计划和销售策略。这种数字化手段不仅提升了生产决策的科学性,也拓展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

4 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在实践中,西藏一些地区探索“传统经验+现代技术”的融合模式。例如,保留传统的农时节律和土地轮作经验,同时引入高效农机和优良品种,实现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科技成果的互补。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青稞产量和品质,也延续了农耕文化的生命力。然而,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还需解决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资金投入不足以及生态环境承载力等问题。未来的发展应注重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推动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提升农户技术素养;同时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确保在追求产量和效益的同时不破坏高原环境。

5 结论

综上所述,西藏青稞种植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面临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不是简单替代,而是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实践中,既要尊重和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又要积极引进并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使青稞产业在生态安全、产量提升和农民增收三者之间取得平衡。从长远看,青稞种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科研的技术推动以及农民的主动参与。唯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符合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之路,让青稞这一民族作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白玛德吉,尼玛曲珍.现代农业技术在西藏青稞种植中的应用与发展[J].种业导刊,2025(1):25-29

[2]袁雷,刘依兰.基于 GIS 和气候-土地利用信息的西藏青稞种植适宜性区划[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7):92-97

[3]顿珠加布,巴桑玉珍,徐家鹏,等.西藏青稞种植户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意愿与行为分析及对策[J].农业展望,2022,18(4):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