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行政管理流程优化研究

作者

熊伟

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60

引言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由数字技术驱动社会深刻变革的时代,数字化转型已从可选项变为各行各业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项。行政管理作为组织运行的中枢神经系统,其效率与效能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运营水平的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它要求行政管理必须超越简单的办公自动化(OA)阶段,转向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即实现真正的流程优化。因此,系统研究数字化转型与行政管理流程优化之间的内在逻辑,揭示其作用机制,并规划出科学可行的优化路径,不仅是对现有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更是应对时代挑战、推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

1 数字化转型对行政管理流程优化的核心驱动作用

数字化转型对行政管理流程优化的驱动作用是全方位和革命性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流程优化的底层逻辑与实现方式。数字化转型奠定了流程优化的数据基石,传统行政管理流程中的信息传递主要依赖纸质文档和人工流转,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失真,数字化转型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和业务系统,实现了行政业务数据的实时采集、标准化存储与无缝流动,将孤立的、静态的数据转化为互联的、可分析的动态资源,为流程优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流程自动化的广泛应用,基于规则重复性高、标准化强的行政事务,如报销审批、公文传阅、资产申领等,可以通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等技术实现“无人化”处理,将行政人员从繁琐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复杂性的工作,从而极大提升了流程效率与准确性。

2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行政管理流程优化的主要特征

2.1 流程形态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行政管理流程的形态呈现出高度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特征。流程不再依赖于物理单据和面对面的人工交接,而是转化为在数字空间中流动的数据包和指令集。每一个流程节点都对应着特定的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整个过程被完整记录并可追溯。更重要的是,智能化技术被深度嵌入流程之中,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识别和分类来文,利用知识图谱辅助进行合规性审查,利用智能算法自动分派任务并优化执行路径。流程不再是一条僵化的、预设的直线,而是一个具备一定自我学习与适应能力的智能系统,能够根据实时反馈和历史数据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效率的最优解。

2.2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网络化

传统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是造成行政管理流程冗长、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数字化转型通过信息技术的赋能,极大地压缩了中间管理层次的信息传递功能,促进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高层管理者可以通过数据驾驶舱直接获取一线运营信息,一线员工也可以凭借信息系统获得更多授权和资源,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同时,数字化转型催生了跨部门、跨层级的网络化协作模式。基于云平台的协同办公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使得围绕特定任务或流程组建临时性、虚拟化的团队成为可能,打破了部门墙的阻隔,形成了以流程为中心、灵活高效的网状协作结构,使得行政管理流程能够更加敏捷地响应内外部需求的变化。

2.3 服务模式的精准化与个性化

数字化转型使行政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向精准化与个性化的服务模式。通过对服务对象行为数据、偏好数据及反馈数据的积累与分析,行政管理可以更精准地把握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例如,可以为新入职员工自动推送定制化的入职指引和办事流程,可以根据科研人员的项目周期特点提供个性化的经费使用提醒与服务支持。这种基于数据的精准洞察使得行政管理流程不再是一刀切的统一模板,而是能够提供更具针对性、更贴心的服务体验,从而显著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这也是流程优化价值实现的最终体现。

3 数字化转型中行政管理流程优化的实施路径

3.1 理念重塑与顶层设计先行

成功的流程优化始于理念的革新与科学的顶层设计。组织高层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重塑,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要树立“数据驱动、用户至上、整体协同”的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必须进行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将行政管理流程优化提升到组织战略高度,制定清晰的优化愿景、目标和实施蓝图。顶层设计需要明确优化优先级,选择关键业务流程作为突破口,避免“全面开花”带来的资源分散和风险失控。同时,要建立跨部门的领导协调机制,为流程的跨域重构提供组织保障,确保优化工作能够系统性地、自上而下地稳步推进。

3.2 技术赋能与数据治理筑基

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引擎,数据是燃料。流程优化必须依托坚实的技术平台和高质量的数据治理。一方面,要统筹规划并建设集成化的行政管理系统平台,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协同办公平台等,确保各类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避免产生新的信息孤岛。积极引入并试点RPA、AI 等适用技术,以解决具体的业务痛点。另一方面,必须将数据治理置于核心位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数据采集流程、明确数据责任主体、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从而打通数据链条,提升数据质量。

3.3 制度保障与组织文化协同

技术层面的变革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文化来支撑和巩固。流程优化后,必须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标准等进行系统性修订,使之与新流程的要求相适应。例如,建立基于流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绩效考核指标,激励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培育支持变革、鼓励创新、开放协作的组织文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流程优化不可避免地会触及既有利益格局和工作习惯,可能会遇到阻力。因此,需要加强变革沟通,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帮助其提升数字素养,理解变革意义,从而减少抵触情绪,主动拥抱变化,形成推动流程优化持续深化的内生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为行政管理流程优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全新的可能性。它不仅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单点效率,更是一场涉及流程形态、组织结构、服务模式乃至组织文化的系统性深刻变革。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优化效果的量化评估、特定技术的深度应用场景等更为细化的议题。

参考文献

[1]颜朝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财会流程优化策略研究[J].天津经济,2024(7):55-57.

[2]贾亚楠.数字化转型下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优化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25(1).

[3]曹振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A 公司物流业务流程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