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表现性评价与实践研究

作者

黄高秀

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352100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任务。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识字写字、段落训练等基础内容,而是更加注重阅读理解、审美体验、文化积淀与思维品质的综合培养。整本书阅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得到广泛推行的,它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还能在长时间的阅读中培养耐心、思考力和批判意识。相比之下,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整体感知,学生的阅读体验流于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而要真正发挥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价值,评价方式的革新尤为重要。表现性评价强调通过项目任务、口头表达、合作探究和创作实践等形式,考察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成果,更注重过程性与综合性,因而更契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揭示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与价值。

一、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价值意蕴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大多依赖标准化测试,注重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记忆的考查,忽视了学生对整本书的整体感知和深度思考,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而表现性评价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强调学生在具体任务情境中的表现,如讲述书中的故事、改编情节进行表演、撰写读书札记、开展小组辩论等。这种方式不仅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注重其在语言运用、思维表达和情感态度方面的真实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表现性评价能激发其参与兴趣,使评价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在的负担。通过这样的评价,教师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还能促进其自主建构意义,真正实现从“学会读”到“会思考”的转变。

二、表现性评价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设计思路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突出过程性、真实性和多样性。首先,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段目标,确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评价目标。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主要强调兴趣激发与思维启蒙,因此评价目标应集中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培养。其次,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应从知识掌握、思维品质、审美体验与价值观形成等多个维度进行设计。例如,在阅读《草房子》时,可以设置“描绘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感受”“联系生活思考”等任务,既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也引导他们进行价值思考。再次,在评价方式上,应打破单一的笔试模式,采用多元方式结合,如朗读、表演、写作、绘画、讨论等,确保学生有充分的发挥空间。最后,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记录,鼓励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袋,通过读书笔记、摘抄本、思维导图等形式记录成长轨迹,使评价结果更具连续性与发展性。

三、表现性评价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的实施路径

在实践层面,表现性评价的有效实施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与组织。首先,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真实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与开放性的任务。例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改编章节情节,进行情景剧表演,这既考查了学生对情节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与合作能力。其次,教师要注重多元评价的结合。除了教师评价,还应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反思与比较中提升认知水平。再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次的表现性任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展示中获得成功体验。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讲述最喜欢的故事片段来表达,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尝试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或主题阐释。最后,评价结果的反馈要及时有效,教师应在肯定学生努力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而不是单纯的结果检验。通过这样的路径,表现性评价能够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实现良性循环。

四、表现性评价与信息化手段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有了新的实现可能。借助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评价方式,如通过网络课堂布置阅读任务,学生提交视频朗读、电子读书报告,教师与同伴进行在线点评;还可以建立班级读书博客或微信群,学生随时分享阅读感悟,实现跨时空的交流互动。信息化手段不仅拓展了表现性评价的空间,也增强了评价的趣味性与互动性。此外,大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阅读行为与进步轨迹,为精准评价与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平台统计学生的阅读时长、任务完成情况、互动频率等数据,教师可以更科学地判断其学习状况。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语音识别、文本分析等方面的应用,也将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表现性评价提供更多可能,使评价更加客观、细致与高效。

五、结论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在于提升其阅读理解、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关注真实情境和综合能力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契合这一目标。通过科学的设计与合理的实施,表现性评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其思维发展与价值观建构,为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探索表现性评价与整本书阅读的深度融合,完善家校协同机制,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逐步形成科学、系统、可持续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思、以评促发展”,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向着素质教育与全面育人的方向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 谭礼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成才,2024,(S2):69-70.

[2] 吕晓丹.项目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4,(36):104-106.DOI:10.14161/j.cnki.qzdk.2024.36.021.

[3] 邱海红.享读书之乐,知读书之趣——基于“快乐读书吧”的小学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4,(36):110-112.DOI:10.14161/j.cnki.qzdk.2024.3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