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沙水区域中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翟欣梅
齐河县第三幼儿园 251100
深度学习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围绕有挑战性的主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联系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运用多领域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以合作和分享的方式持续进行探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高阶思维。在我园沙水活动中,教师秉持深度学习理念,积极开展实践与探索,支持孩子在持续的沙水活动探究中积累丰富经验,促进幼儿在沙水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本文将从“四个真”出发,结合任务驱动、真实情境、多元融合和总结提升四个策略论述“欢乐海洋池”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过程。
任务驱动,以“真问题”激发幼儿探索内驱力。
问题:什么是海洋池?
晨间活动时,硕硕说:“星期天妈妈带我去海洋馆了,海洋馆里有鲨鱼、射水鱼,还有海狮、海豹表演,太精彩了。”“这些鱼都生活在海洋馆里,那海洋馆是什么样子的?”君君问道。“海洋馆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大水池,有的水池里还有沙子。”硕硕兴奋地说。“那我们下午去沙池玩的时候也可以挖一个大海洋馆,把很多塑料小鱼放进海洋馆里。”两个小朋友的讨论变成了一群小朋友的兴趣,一个名为“欢乐海洋池”的“建筑工程”就这样开始了。
教师总结:孩子感兴趣是活动开始的前提。教师及时捕捉“一次偶然谈到的海洋池”的教育契机,在满足幼儿兴趣的同时,提升幼儿的原有经验。以任务驱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孩子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多元表达对建造海洋池的乐趣与好奇。
真实情境,以“真学习”丰富幼儿的真实经历。
我们制作一个什么样的“海洋池”呢?”
“建造正方形的吧!”
“建造圆形的吧!”
“我们要先画设计图,谁的好看谁说了算!”
幼儿分组绘制了一圆一方一三角三张设计图,最终以投票的方式选择了如意的三角形“海洋池”作为最终的计方案。幼儿将设计方案张贴在沙水区展板,便于孩子随时记录新发现和新认识。
沙水区中有粗沙、细沙、水池等不同区域,孩子们通过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了在粗沙区中制作“海洋池”,这里靠近水源,为后期的注水和维护提供了便捷。

多元融合,以“真游戏”链接发展的核心经验片断一:“海洋池”中的水去哪儿了
【幼儿的问题】
幼儿从材料架上取来了铲子,大家团结一致在粗沙池中挖好了一条三角形的“海洋池”。幼儿用各种盛水容器向池中注水,可是,不管幼儿如何加水,倒进去的水一会儿就消失不见了。“海洋池”中的水去哪儿了呢?【幼儿的探索与发现】
“海洋池中的水去哪了?”幼儿在探索后发现下面的沙子是湿湿的。原来水沿着沙子的缝隙流了下去。怎样才能保障“海洋池”中一直蓄水呢?“‘海洋池’那么大,我们的水还不够多。”“水漏得太快了,我们需要注入更多的水。”幼儿通过讨论,发现了注入的水远远达不到储蓄水的量。

【教师的支持】
沙子颗粒小而坚硬,水分可以从缝隙间流过。即使是在沙坑中注水,水也一直会沿着沙子的缝隙不断下流。不过教师并未直接将这一现象告诉幼儿,而是引导他们通过直观感知和实际操作获取经验。
片断二:用 PVC 管接入更多的水
【幼儿的问题】
即使幼儿注水的速度再快也远远赶不上水渗入沙子的速度。只有源源不断地注水,才能保证“海洋池”中一直有水,幼儿围绕如何接入持续的水展开了新的探究。
【幼儿的探索与发现】
幼儿从材料架上取来了轮胎、PVC 管等材料,以洗手池的水龙头作为起点,以“海洋池”作为终点,架起了一条有坡度的注水管道。但是关上水龙头,用不了多长时间海洋池里的水又消失了。

【教师的反思】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面对沙池注入的水不断渗入沙中,无法完成海洋池的建造问题,孩子们想到借用 PVC管不断往海洋池中注水这一策略解决海洋池的水很快消失这一难题,但是面对新的问题,孩子们继续绞尽脑汁的商讨解决办法。
片断三:石头铺底
“海洋池底部漏水我们可以在底部放一个东西,阻止它漏水。”什么样的东西能堵住沙子的缝隙,帮助留住池中注入的水呢?
【幼儿的探索与发现】
“公园的小路上铺满了鹅卵石,我们可以把石头铺在下面。”沐沐:“这样乱七八糟地放可不行,我们要将石头铺满池子的底部,这样才能留住水。”为此,幼儿决定先画好设计图再进行“施工”。

幼儿按照设计图纸细心地将石头一个一个平铺在“海洋池”的底部。他们慢慢注入了一些水,等待奇迹的出
现。

【教师的支持】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本环节中面对海洋池底部渗水这一现象,幼儿通过讨论最终使用石头铺底的方式解决这一困难,不过石头间有缝隙,水会顺着缝隙流入沙中,致使海洋底依然渗水。
片断四:用塑料袋留住水【幼儿的问题】
面对海洋池底缝隙不断渗水这一难题,孩子们再次展开激烈的讨论:
“我们应该用不漏水的材料。”
“用纸盒可以吗,它可以盛水?”
“纸会被泡烂的,不行。”
“用塑料袋吧,下雨的时候我们用的伞就有塑料袋材质的。”
塑料袋到底能不能有效防止水渗入沙子中呢?幼儿带着疑问,继续开展探究活动。
【幼儿的探索与发现】
幼儿拿着家里收集到的塑料袋,平铺在“海洋池”的底部和边缘并在压上石头。幼儿围着“海洋池”检查塑料袋是否铺整齐,是否会存在漏水点,再三确认后才注水。
当注入的水达到一定的高度后,底部的塑料袋都浮了起来,水也就钻着空子流走了。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又找来大的塑料薄膜,果然有了一整片大薄膜的衬底“海洋池”中的水不再往下渗,孩子们放入各种各样的小鱼,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教师的支持】
根据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乐于想象和敢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教师只需简单地引导即可,当幼儿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开始考虑如何变相地帮助幼儿解决困难。总结提升,以“真总结”提升沙水探究活动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贯穿始终。本次活动是一次幼儿自主生发的项目学习活动,活动围绕着沙子渗水性这一物理现象而开展,幼儿在多次探究中尝试解决“海洋池”中水消失的问题。整个探究活动包含较多的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例如规划与设计“海洋池”、搭建注水管道、水渗入沙子的阻隔办法等。

围绕沙子的渗水性,尽管幼儿最终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有欠缺的,但是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出的深度学习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聚焦真实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