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关于“双减”政策及其落实措施、效果的研究

作者

张建军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东平路小学 23600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问题愈发凸显。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双减”政策的出台背景与内容

1.出台背景

(1)学生负担过重:学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完成过量作业,课余时间被校外培训占据,睡眠、运动和休闲时间严重不足,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2)教育功利化:过度强调应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3)校外培训乱象:校外培训机构无序扩张,虚假宣传、超前教学等问题层出不穷,扰乱正常教育秩序,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2.政策内容

(1)减轻作业负担: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 90 分钟。要求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2)压减校外培训:坚持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

二、“双减”政策的落实措施

1.学校层面

(1)优化作业管理

学校成立作业管理小组,统筹各学科作业量和作业内容。通过制定作业计划,明确每天各学科作业的类型、时长和难度,避免学科间作业量的不均衡。

鼓励教师创新作业形式:例如,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布置实践性作业,如手工制作、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跨学科作业,打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的融合与应用。

(2)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除了提供作业辅导,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设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政府层面

(1)加强监管力度

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政府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电话和平台,鼓励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对违规培训行为进行监督举报。

(2)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通过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优质师资在区域内的均衡流动。加大对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将教师在课后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家庭层面

(1)转变教育观念

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线上培训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取决于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兴趣、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合理规划孩子课余生活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兴趣班或活动项目,让孩子在课余时间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

家长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陪伴孩子参加户外活动、阅读、参观博物馆等,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增进亲子感情。

三、“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

1.学生层面

(1)学习压力减轻:学生的作业量明显减少,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放松。根据对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每天完成作

业的时间平均减少了 1-2 小时,睡眠时间得到了保障,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2)综合素质提升:丰富的课后服务和课余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2.家长层面

(1)经济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费用的大幅减少,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据统计,“双减”政策实施后,家庭在孩子校外培训方面的支出平均减少了 50% 以上,家长的经济负担得到了有效缓解。

(2)教育观念转变: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再仅仅追求成绩。家长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品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教育观念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3.教育行业层面

(1)校外培训市场规范:大量违规培训机构被取缔,校外培训市场得到有效整治。

(2)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凸显: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课后服务的优化,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四、“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存在问题

(1)师资短缺:部分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时,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影响了课后服务的质量。

(2)家长焦虑:尽管“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部分家长仍然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

(3)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一些学科类培训机构为逃避监管,采取“一对一”家教、住家教师、“高端家政”等隐形变异方式开展培训,给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2.建议

(1)加强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调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同时,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地满足课后服务的需求;学校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

(2)持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除了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还可以通过家长经验分享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加强家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开展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家长缓解焦虑情绪,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监管合力;通过媒体宣传,让家长和社会充分认识到隐形变异培训的危害,自觉抵制违规培训行为。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五、结论

“双减”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和教育观念的重塑。其成功不仅依赖于政府的强力推动,更取决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的合力。前路虽有挑战,但唯有坚持改革,久久为功,方能最终构建起一个更加健康、公平、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新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3-05-10].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田慧生.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J].人民教育,2021(20):14-18.

[3]周秀平,赵丹.“双减”政策下学生减负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22(0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