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实践
王泽雨
天津凯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1 轨道交通行业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源于其在提升系统整体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首先,该技术实现了对列车运行、供电系统、信号控制等关键环节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极大增强了系统的可控性与响应速度。通过自动化控制算法,列车能够实现精确的站台停靠、节能运行与突发情况下的快速响应,有效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
其次,电气自动化技术具备高度的集成能力,能够将分散的子系统(如信号系统、牵引供电、通信系统等)整合于统一平台,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与协同决策。这种集成化架构不仅简化了运营管理流程,还显著提升了故障诊断与应急处理的效率。例如,在发生供电波动或信号中断时,自动化系统可迅速识别故障源并启动备用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运营的影响。
2 城市轨道交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求
2.1 安全性
安全性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首要前提。随着列车运行密度的增加和线路网络的复杂化,传统人工监控与调度方式已难以满足高可靠性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了对列车位置、速度、轨道状态及供电系统的实时监控。例如,基于自动列车保护(ATP)与自动列车运行(ATO)系统的协同控制,可在列车超速或接近危险区域时自动施加制动,确保运行安全。同时,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够对设备状态进行持续诊断,提前预警潜在故障,防患于未然。
2.2 运行效率
高密度、高频率的运营需求对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优化列车运行图、实现精准调度与自动折返,显著提升了线路的通过能力与运营效率。例如,集成行车指挥系统可根据实时客流与列车状态动态调整发车间隔,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同时,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列车的无人驾驶或半自动驾驶,降低司机操作负担,提高运行一致性与准点率。
3 轨道交通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已在轨道交通领域实现了广泛应用,涵盖了从列车控制到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列车层面,全自动运行系统(FAO)已在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中投入运营,实现了从唤醒、出库、运行、停站到回库的全过程自动化。在信号系统方面,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技术已成为主流,支持列车的高密度运行与灵活调度。
在供电系统中,智能牵引变电所与能量回馈装置的普及,显著提升了供电的稳定性与能效。同时,自动化监控平台(如综合监控系统 ISCS)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了对机电设备、环境参数与安全系统的集中监控与管理。
然而,当前应用仍存在系统集成度不足、数据共享壁垒、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部分线路的自动化系统仍依赖于独立的子系统运行,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协同机制,导致信息孤岛现象较为突出。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规模化应用模式。
4 轨道交通行业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实践
4.1 集成行车指挥系统
集成行车指挥系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核心应用之一。该系统通过整合信号、通信、供电、车辆等多源数据,构建统一的调度指挥平台,实现对全线列车的集中监控与智能调度。系统采用先进的调度算法,可根据实时运行状态动态优化列车运行图,自动调整发车顺序与停站时间,有效应对突发客流或设备故障。例如,在高峰时段,系统可自动增加列车密度,缩短发车间隔;在非高峰时段,则可适当降低运行频率,节约能源。此外,系统还具备故障自诊断与应急联动功能,能够在发生设备异常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保障运营安全。
4.2 自动化监控技术
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过部署大量传感器与智能终端,构建了覆盖车站、区间、车辆的全方位监控网络。该技术不仅实现了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还能对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烟雾浓度)与安全事件(如非法入侵、火灾)进行智能识别与预警。例如,基于视频分析的智能监控系统可自动识别乘客异常行为(如跌倒、滞留),并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处理。同时,监控系统与火灾报警、门禁系统等实现联动,一旦检测到火情,可自动启动排烟、关闭闸机、引导疏散,全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4.3 电网技术
电气自动化在电网技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牵引供电与能量管理方面。智能牵引变电所采用自动化控制装置,能够根据列车负载动态调节输出电压与电流,避免电压波动对设备造成损害。同时,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通过逆变装置将列车制动时产生的电能回馈至电网,供其他列车使用,显著降低了整体能耗。此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网健康管理系统可对变压器、开关柜等关键设备进行状态评估与寿命预测,实现从“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提升供电可靠性。
4.4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电气自动化系统注入了新的智能化能力。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能够从海量运行数据中挖掘规律,实现对列车运行趋势、设备故障概率的精准预测。例如,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测模型可提前识别牵引电机、轴承等关键部件的潜在故障,避免突发停运。同时,人工智能还可用于优化列车运行策略,如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动态调整加速度与制动时机,实现能耗最小化与舒适性最大化。此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被应用于智能客服系统,为乘客提供实时的出行咨询与问题解答。
4.5 多系统集成技术
多系统集成技术是实现轨道交通智能化运营的关键。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与接口标准,将信号系统、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票务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深度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决策。例如,在发生设备故障时,集成系统可自动分析故障影响范围,协调信号系统调整列车运行路径,通知供电系统切换备用电源,并通过广播系统向乘客发布信息。这种跨系统联动机制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整体响应能力与运营韧性,为复杂网络条件下的高效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
5 结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的深入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运行效率、舒适性与环保性,也推动了运营管理的智能化与精细化。通过集成行车指挥、自动化监控、智能电网、人工智能与多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协同实践,轨道交通系统实现了从传统人工操作向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全面渗透与深度融合,已成为现代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为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山西诞生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首座“灯塔工厂”[J]..山东国资,2024(10)
[2]基于人工智能的票检安检一体化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研究及应用[J].覃翔.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4(07).
[3]案例二:称重台智能在线校准 支撑轨道交通行业稳步发展[J].王言,刘林.中国计量,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