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施工中预埋件施工技术要点
高祥
公民身份号码 610430199209073417
引言:工业建筑预埋件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预先埋设的金属构件,作为后续设备安装、管线敷设及结构连接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工业建筑向大型化、复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预埋件施工技术面临着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质量控制严等诸多挑战。深入研究预埋件施工技术要点,不仅能够提高工业建筑的施工质量与结构安全性,还能优化施工流程,降低返工率,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一、预埋件设计与前期准备技术要点
工业建筑预埋件施工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预埋件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特点、荷载要求以及后期使用功能,确保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规格满足工程需求。设计图纸应明确标注预埋件的具体位置、标高、型号及相关技术参数,为现场施工提供准确依据。
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意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协调性,避免与主体结构钢筋发生冲突。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检查,可有效识别潜在的施工冲突点,提前调整预埋件位置或增设配套构件。对于荷载较大或受力复杂的预埋件,需进行专项结构计算,确保其承载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前期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方召开技术交底会议,明确预埋件施工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施工流程。根据设计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材料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及安全保障措施等内容。针对特殊或复杂的预埋件,可考虑进行样板施工,通过实践验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为大面积施工积累经验。
材料准备环节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预埋件材料,并做好进场验收工作。预埋件钢材应具备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其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预埋件进行防腐处理,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别是在腐蚀性环境下使用的预埋件,防腐处理尤为重要。
二、预埋件定位与安装技术要点
预埋件的精确定位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定位方法主要依靠人工测量放线,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而产生误差。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建筑预埋件定位已逐渐采用全站仪、激光测距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大幅提高了定位精度。
定位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测量控制网,从主控制点引测出预埋件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对于重要的预埋件,应采用多种测量方法进行交叉验证,确保定位准确性。测量完成后,应在结构表面明确标注预埋件位置,并进行复核确认。对于大型或群组预埋件,可采用专用定位模板辅助安装,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
预埋件安装前应检查其表面质量,确保无严重锈蚀、变形或损伤。安装时需保持预埋件表面清洁,去除油污、灰尘等附着物,以确保与混凝土良好粘结。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预埋件的埋设深度,并采取可靠的临时固定措施,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变形。
对于需要焊接连接的预埋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焊工操作,并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完成后进行外观检查和无损探伤,确保焊缝质量满足设计要求。预埋件安装完成后,应对其位置、标高、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监护预埋件,防止因振捣不当导致预埋件位移。对于外露的预埋件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混凝土污染或机械损伤。混凝土初凝后,应再次检查预埋件位置,发现偏差及时调整。
三、预埋件连接与固定技术要点
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可靠连接是确保其承载能力的基础。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预埋件连接方式主要包括锚固筋连接、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等。
锚固筋连接是最常用的预埋件连接方式,通过延伸入混凝土的钢筋提供抗拔力和抗剪力。锚固筋的数量、直径和长度应根据预埋件承受的荷载大小合理设计。锚固筋与预埋件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方式,焊缝厚度不应小于锚固筋直径的0.7 倍,并保证焊接质量。锚固筋应避开主体结构的主筋,当无法避开时,应与结构设计人员协商调整方案。
焊接连接主要用于预埋件与钢结构构件的连接。焊接前应清理接触面,确保无锈蚀、油污等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焊条和焊接工艺,控制焊接电流、速度和角度。对于重要部位的焊缝,应进行超声波或射线探伤检测,确保内部质量。焊接完成后应进行防腐处理,特别是在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中使用的预埋件。
螺栓连接适用于需要调整或更换的预埋件。预埋螺栓应采用高强度螺栓,并进行防锈处理。安装时应确保螺栓垂直度,采用模板固定螺栓组,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移位。对于承受动态荷载的螺栓连接,应采取防松动措施,如使用弹簧垫圈、双螺母锁紧或点焊固定等。
针对特殊环境下使用的预埋件,如振动较大、温度变化显著或化学腐蚀严重的场所,应采取加强型连接措施。可通过增加锚固筋数量、延长锚固长度或采用组合式连接方式,提高预埋件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考虑结构变形对预埋件的影响,必要时预留调整空间或设置伸缩装置。
四、预埋件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要点
预埋件施工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包括材料检验、施工过程控制和最终验收三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点和检验标准,是确保预埋件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材料检验阶段主要检查预埋件的材质、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表面质量是否良好,防腐处理是否达标。对于重要工程的预埋件,可抽取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验证其实际承载能力。
施工过程控制重点监督预埋件的定位精度、固定可靠性和连接质量。定位精度控制应采用“三检制”,即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固定措施应检查其稳定性和牢固性,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移位。连接质量检查包括焊缝外观检查、无损探伤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确保连接可靠。
最终验收阶段应对预埋件的位置偏差、外露长度、垂直度和水平度等进行全面检测。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标准,判定预埋件施工质量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项,应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经整改后重新验收。
质量检验记录应完整规范,包括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和处理意见等内容。建立预埋件施工质量数据库,为后续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并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结语:工业建筑预埋件施工作为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程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实现。本研究通过系统分析预埋件施工各环节的技术要点,构建了从设计准备到质量控制的完整技术体系,为提升工业建筑预埋件施工质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未来应加强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深化BIM 技术与预埋件施工的融合,构建基于大数据的质量管理平台,持续提升工业建筑预埋件施工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桂芹.工业建筑施工中预埋件施工方法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
(32):39.
[2]韩静一.工业建筑中预埋件施工工艺分析[J].民营科技,2017,
(04):164.
[3]刘洋.工业建筑预埋件施工方法研究[J].民营科技,2017,(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