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及物性系统视角下新文科建设政策文件话语分析

作者

徐凤 孙楚云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市 300221

1.引言

全球化与数字化背景下,人文社科领域变革深刻,我国自 2018 年推进新文科建设,它是高等教育“四新”建设重要部分,旨在突破传统文科模式、促进学科融合与升级。政策文件体现国家意志,其话语构建意义重大。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概念,由 Halliday 提出,有六种过程类型。将其用于政策话语分析,可解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本文以新文科政策文件为对象,从该视角探究话语特征策略,为政策理解与研究提供新视角。

2.及物性系统理论框架与分析方法

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经验功能核心,将人类经验分为物质、心理等六种过程类型,分别表征不同经验。在政策文件话语分析里,它能揭示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通过分析过程选择、分布及参与者角色,可理解政策制定者构建现实、表达意图的方式。本研究以相关政策文件为分析文本,先提取关键内容识别过程类型等,最后结合背景解释选择背后的深层关系,助我们理解政策话语特征策略。

3.新文科建设政策文件的话语特征分析

3.1 物质过程的主导性与政策行动力表征

物质过程在新文科建设政策文件中占据主导,这些过程以政策主体为动作者,凸显具体行动与变革。政策文本中频繁使用“建设”“优化”“推动”“深化”等动词,体现新文科建设的具体路径,彰显政策的行动导向与实践性。例如,《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本科高校新文科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新文科书院、新型学院等举措,通过并列一系列物质过程,构建了全面系统的新文科建设行动框架,凸显政策的行动力与执行力。

同时,物质过程也用于描述政策实施中的变革与调整,如“调整文科本科专业点”“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等,表明新文科建设是深刻变革与重构,反映了政策制定者推动教育改革的坚定决心。

3.2 心理过程的策略应用与情感动员

心理过程在新文科建设政策文件中虽不如物质过程常见,但在情感动员和价值引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类过程以政策主体或受益群体为感知者,通过“坚持”“引导”“培养”等动词,表达对政策的情感态度与认知状态。例如,政策文件强调“坚持价值引领”“坚持守正创新”,明确表达了政策制定者的价值立场,通过情感动员引导实施者和受众认同政策价值观与目标。同时,心理过程也关注政策受益者的情感与认知,如“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突出新文科建设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功能。心理过程的应用策略表明,政策话语不仅关注行动与结果,还重视情感动员和价值引导,通过影响受众的情感态度和认知状态,促进政策的认同与实施。

3.3 关系过程的定义功能与政策定位

关系过程在新文科建设政策文件中具有定义功能,用于阐明新文科的概念特征、属性关系和政策定位。这些过程常用“是”“成为”“具有”

等动词,构建分类、定义和特征描述。例如,政策文件定义新文科为“四新”建设之一,相对于其他“三新”涉及范围更广,明确了新文科的定位与特征。同时,关系过程还描述新文科的属性,如“文科教育是培养青年人自信心的主战场”,赋予文科教育重要的文化功能和政治意义,为政策实施提供概念框架和理论依据。

4.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及物性系统视角剖析新文科建设政策文件的话语特征与策略。研究发现,物质过程在政策文件中占主导,凸显政策行动性与变革性;心理和关系过程起重要辅助作用,强调价值导向与文化功能;行为、言语和存在过程起补充作用,丰富话语表现形式。这些及物性过程的选择构成话语策略,反映实践主义、文化主义等意识形态取向。

基于分析,对新文科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提出建议:

其一,强化价值引领。政策制定要合理运用心理和关系过程,构建鲜明价值导向,引导建设方向与路径。文本应注重表述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念,强化文科育人与文化功能。其二,注重实践创新。政策实施要借助物质过程明确行动路径与措施,确保政策落地生效。文本需提供更多具体案例和实践指南,助实施者理解执行。其三,强调国际视野。政策设计应拓展言语过程,构建开放国际交流合作框架,提升中国文科教育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文本要重视国际传播交流表述,鼓励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对话。其四,关注目标达成。政策评估要合理运用存在过程,构建清晰评估指标与体系,监测实施效果与目标达成情况。文本应设立明确阶段性目标与评估机制。

本研究为新文科建设政策话语分析提供新方法论视角,未来可拓展语料范围,结合多元分析框架,探究政策话语与社会文化变革的互动,也可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文科教育政策话语特征,揭示政策差异与共性。

参考文献

[1]Cook,G.Discourse analysis[A].In K.Johnson & H.Johnson (eds.).Enc 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 aching[C].Oxford:Blackwell /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 arch Press,1998/2001:99-101.

[2]程晓堂,梁淑雯.及物性理论对英汉翻译中转译的启示[J].外语 与外语教学,2008(12):42-45.

[3]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b(12):1-5.

[4]桑兵.不分科与科学:新文科构想的渊源及取向[J].探索与争鸣,2021(10):5-8.

[5]金雷磊.福建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8):89-91.

姓名:徐凤,2003.03.15,女,汉族,河南息县,学历:硕士在读,毕业院校:,毕业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身份建构;多模态,工作单位:,邮政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