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作者

张智勇

150102198806114611

摘要:本文聚焦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开篇阐述基础理论,明确岩土工程勘察为设计施工提供地质资料等任务,介绍其流程与方法,强调地基处理对预防建筑沉降、倾斜等危害的重要性及应遵循的原则,并剖析岩土特性与地质构造对地基处理的影响。继而详述常见地基处理技术应用,涵盖地基加固技术中的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桩基础技术的预制桩与灌注桩,以及地基置换技术的换填垫层法和强夯置换法。指出当前技术面临在复杂地质适应性差、施工质量难控、环境影响大及成本超支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技术创新优化、强化质量管理、加强环保及控制成本等应对策略,旨在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高层建筑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是保障建筑安全与稳定的基石。合理的地基处理技术能有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固。深入探究其基础理论、常见技术应用、现存问题及对策,对提升高层建筑建设质量、推动行业技术革新意义重大,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出发点与核心价值所在。

一、高层建筑岩士工程勘察基础理论

1.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民用建筑岩土工程施工勘探工作的目的就是为建筑设计施工提供真实可靠的岩土工程相关信息,包括当地建筑物所在的岩土层构成、岩土属性、地下水埋藏深度等。勘察步骤可以分为首先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了解建筑物所处地层的分布位置、地质构造,进行原位勘探,即钻探、井探,勘察岩土,掌握当地地层中较深位置的信息,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一些原位测试工作,例如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等方法,可以在原地确定岩土的机械属性,更真实反映工程中地层的详细信息。再对岩土钻出来的土取到室内实验室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通过试验了解岩土的干湿密度、含水率、土的压缩系数等,掌握岩土的各种特性,为后续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建设打下扎实的保障。

1.2地基处理的重要性与原则

由于地基处理对高层建筑安全稳定的直接影响,如果地基不良且未被有效处理,则可能导致建筑的沉降、倾斜甚至坍塌等安全事故。例如软土地基,软土具有较大压缩性且强度较低,如在其上搭建高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则会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不均匀沉降等情况,使建筑墙壁开裂、门窗变形等严重的现象,严重影响建筑的功能与安全性。由此可见,需要有效处理地基。在地基处理时,应对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1.3影响地基处理的岩土因素

地基岩土的性质会对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及处理效果起到很大的影响,岩土的物理性质如密度、含水量等,会直接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含水量较大的软土,其抗剪强度小,容易发生地基失稳的现象,在地基处理时要增加排水固结等措施,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岩土的力学性质,如压缩性、抗剪强度等,会决定地基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岩土的压缩性大,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沉降,需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降低其沉降量。再者便是地质构造的影响。如果场地中存在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会改变场地岩土的分布及其力学性质,加大了对地基的处理难度,在编制其处理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岩土性质及构造的影响,以确保其处理的可靠性及效果。

二、常见地基处理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2.1地基加固技术

地基基础加固就是在保持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的基础上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深层搅拌法是比较常用的加固地基方法之一,这种技术是借助深层搅拌机械将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与地基土强制搅拌。在软土地基中应用比较常见,这种固化剂与软土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柱状加固体,从而将软土的抗压能力提高,可减小沉降量。例如沿海的高层建筑项目地基中就有很厚的软土层,可运用深层搅拌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从而提高地基抗压强度。

2.2桩基础技术

桩基础技术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预制桩包括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施工速度较快,质量易于控制,预制桩可在工厂内预先生产后运至施工场地,采用锤击或静压打入地基,适用于地质条件为持力层较浅较硬的情况。钢桩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在一些要求桩身质量较好、场地比较小的项目应用较广。灌注桩,如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可适应任何地质条件。

2.3地基置换技术

地基置换法即是用优质的材料替换不良的地基土从而达到改善地基的方法。换填垫层法为比较简单常见的方法,即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除,再以强度较高、压缩较低且无侵蚀作用的土料等回填,如砂石、灰土等。适用于浅层地基的处理,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沉降,工艺较简单,费用较低。强夯置换法即应用于高饱和度粉土、高饱和度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

三、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1面临的问题

复杂地质条件下,地基处理技术适用性差。如在岩溶地带,地下溶洞、暗河等复杂地质条件存在,常用地基处理技术难以保障地基稳定均匀,容易发生塌陷等危险事故。在深厚砂层地区,地基加固技术由于砂层流动性强,难以形成稳定加固体;施工质量管理难度大,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相对复杂,工步多,如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钻孔、清孔、钢筋笼下沉、混凝土浇筑任一工步出现施工不到位的现象都会导致缩颈、断桩等质量问题。此外,施工人员自身技术素质存在差异,个别人员未经过技术培训,施工操作不熟练,进一步加大了质量控制难度。地基处理施工过程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强夯施工过程具有强烈的噪音和振动,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泥浆排放如果处理不及时也会导致土壤、水体污染。

3.2应对策略

对于技术适用性问题,加强科技攻关,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在岩溶地区进行技术创新,如结合岩溶地区实际开发填充注浆与桩基础联合处理技术,填充溶洞,对地基进行固结,增加地基的稳定性;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验收,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施工进行全程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质量通病;对于环境影响,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报告书,针对存在的环境影响落实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应用低噪声振动设备、集中处理泥浆并达标排放。

结语

高层建筑的稳固依托于科学的地基处理技术。本文系统阐述了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明晰了地基处理的关键地位与遵循原则,剖析了岩土因素的影响。常见地基处理技术,像地基加固、桩基础及地基置换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各展其长。然而,当前技术面临施工难题、质量通病、安全风险与成本及推广障碍等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强化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成本与推广产品等策略,有望突破困境。未来,地基处理技术将朝着更高效、智能、绿色方向发展,持续为高层建筑的安全与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新斌.建筑工程金属保温外墙板安装施工技术[J].石材,2025,(03):94-96.

[2]罗力夫.建筑工程金属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应用--以天府艺术公园天府美术馆为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4,14(22):177-180.

[3]高川川.建筑工程金属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3):59-61.

[4]郑丽.建筑外幕墙装饰工程金属幕墙面板性能分析[J].居舍,2021,(28):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