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探究
赵琬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角弓中心小学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情感发展的培养。情境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能够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结合情境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情境化教学注重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情境化教学也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层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情境化教学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情境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分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情境化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核心素养的内涵
情境化教学的核心在于通过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获得更深的学习体验。这一教学方法源自于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情境化教学不仅仅是内容的学习,更是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它通过情境的模拟或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语言,进行语言表达和思维交流,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形成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情境化教学恰恰是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情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教学逐渐受到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情境化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例如,教师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对话、组织学生角色扮演、设计情境作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思维能力和情感表达。然而,情境化教学的实施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限制,许多学校的情境化教学活动无法充分展开。其次,部分教师在情境设计上缺乏创意和灵活性,导致情境化教学的效果未能充分体现。最后,情境化教学的评估标准尚不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
要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教师首先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的情境。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社会实际情况,设计出既具有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三国演义中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古代战争策略,同时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海底世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的海洋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此外,情境化教学还需要强调学生在情境中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设计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自己所热爱的土地,并通过写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情境化教学策略实施中的教师角色与学生主体地位
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不仅要设计和创设教学情境,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其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同时,学生在情境化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情境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接受者,更是学习的创造者和参与者。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作文等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情境化教学策略的评价与反思
情境化教学的实施效果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来加以验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讨论表现等多方面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在情境化教学中的表现。例如,课堂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参与情况,观察学生在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合作精神及思维深度。学生作品不仅可以展示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反映其语言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讨论表现则有助于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学生能够通过辩论和交流展示出他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互动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提升其综合素养。情境化教学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以致用,这不仅帮助他们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深刻理解知识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情境化教学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情境化教学的不断优化也会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更加有效的实践路径,推动整个教育体系向着更加综合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锦芳 . 浅析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J]. 新课程 ( 上 ),2012,(02):127.
[2] 杨凌英 . 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研究 [J]. 教师博览 ( 科研版 ),2016,(08):38-39.
[3] 曾剑琴 . 核心素养视角下 ,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J]. 新课程 ( 中 ),2017,(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