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蒋晓川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
“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跨境贸易发展迅速,大量的中国大陆企业在东南亚国家建立工厂和分支机构,因而产生了大量的跨境就业的工作岗位。而云南省与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毗邻,文化相近,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员开始涌入东南亚地区寻找就业机会。然而,跨境就业不仅要求员工掌握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员工能够应对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劳动力市场工作的挑战和机遇的能力,这种文化适应能力来源于员工的文化智力(CQ)培养。云南省高职院校(HVC)作为劳动力培养的主要机构,一直承担着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通过培养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传授职业所需的经验和工作态度,确保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是企业获取劳动力的主要来源。然而,跨境就业不仅给职业技能带来新的挑战,也提出了对学生进行体系化的文化智力培养这一新的要求,云南省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缺少文化智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对跨境就业的选择存在困惑,进而降低了跨境就业意向,不仅导致企业获得跨境就业人才难度增加,也极大局限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一、文化智能与跨国就业意向与自我管理相关综述
1.1 文化智能与跨国就业意向
Lin et al(2022) 指出跨境就业意向(CBEI)是个人主动寻求或接受在非本国工作的意愿倾向和心理准备程度,跨境就业意向包括了心理倾向和行为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 Earley and Ang(2003) 将文化智力定义为个人有效适应新文化的能力,Gunn et al(2020)研究表明,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意向的影响表现在认知评估、情感驱动和行为准备三个方面,高水平文化智力的人拥有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储备,能够预见不同文化环境下可能遇到的工作风格差异、沟通习惯冲突和管理理念区别,通常具有更强的文化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将跨文化挑战视为个人成长契机而非威胁,更会采取具体行动提升自己的跨境就业竞争力。基于上述的研究,本文提出下列研究假设:本文提出下列研究假设:H1: 云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意向呈现显著正向影响。
1.2 感知就业能力和识别就业机会
Donald et al(2019)指出就业能力感知 (PE) 是个体对自身在就业市场中具备的竞争力、技能、适应力以及获得和保持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估和认知。Sevik(2020)指出文化智力不仅帮助个体更有效地识别跨境就业机会,还能提升其适应能力、职业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也成为跨境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企业、教育机构和个人都十分重视文化的培养,以更好地把握国际职业机遇。基于上述的研究,本文提出下列研究假设:H2: 云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能力感知呈现显著正向影响 H3: 云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机会识别呈现显著正向影响。
1.3 自我管理
Sommer(2010)将自我管理定义为,个人对自己的积极管理,以实现良好的适应和寻求开发。对于跨境就业的学生来说,具有良好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能力,体现出更高自我管理水平的学生,能够更好的规划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有更高意愿去学习新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 (Gao et al, 2021)。因此,在跨境就业过程中,具有更高自我管理水平的学生,会在就业机会识别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也更加倾向对文化智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到个人就业能力感知的水平。基于上述的研究,本文提出下列研究假设:H4: 自我管理水平,在云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能力关系中呈现正向调节作用。H5: 自我管理水平,在云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机会识别关系中呈现正向调节作用
1.4 PE 和 IEO 的中介作用
Kim et al(2023)对年轻人职业发展的研究发现,文化智力高的个体对于自身具备跨境就业所需的能力更加有信心,文化智力高的个体认为,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增强可以规避更多的跨境就业风险。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意愿的直接效应可能减弱或消失,表明跨境就业能力感知在其中存在部分或者完全中介效应。Khampirat(2020)的研究表明,在文化智力与跨境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中,就业机会识别与就业能力感知是并行的中介变量,文化智力高的个体对于新文化环境中的就业机会识别更加敏感。,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6: 跨境就业能力感知,在云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智力与跨境就业意向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H7:跨境就业机会识别,在云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智力与跨境就业意向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的提出理论框架图(图1)

二、研究方法
2.1 样本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云南省高职院校在读学生,以及毕业后在东南亚国家就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集问卷 323 份,都是云南省四所高职院校的样本情况。问卷在、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四所院校内进行发放。对问卷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20.0 和 Mplus8.0 软件进行处理,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对问卷的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并对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进行了检验。问卷收集一方面使用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收集,另一方面通过在四所高职院校内线下一对一填写,获得研究所需的数据。
2.2 成熟量表测量
依照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的要求,每个构念至少需要三个题项进行测量(Shiau et al,2019), 本研究采用前人研究的成熟量表进行测量。文化智力(CQ)采用了 6 个问题(Pandey & Charoensukmongkol, 2019)进行了测量,就业能力感知(PE)采用了 3 个问题(Bennett et al, 2023)进行了测量,就业机会识别(IEO)采用了 3 个问题(Toan, 2023)进行了测量,跨境就业意向(CBEI)采用了 4 个问题(Anh, 2021)进行了测量,自我管理(SM)采用了 3 个问题(Mezo, 2009)进行了测量。上述问卷都是 5 点李克特量表,对于所有项目,从1(“强烈不同意”)到5(“强烈同意”)。
三、结果与讨论
3.1 测量模型、可靠性、有效性

如表 1 所示,本文采用 SPSS20.0 软件处理,结果显示:CQ、PE、IEO、SM、CBEI 的 Cronbachα 系数分别为 :0.786、0.739、0.779.0.706、0.798,所有题项的 Cronbach ∝ 系数为 0.789,都大于 0.7,说明题项的信度可以接受。借助 MpLus8.0 软件,对本次模型拟合度检验,选择 CMIN/DF、RMSEA、SRMR、CFI、TLI 作为检验指标,结果如表2 所示:


TLI 和 CFI 值接近 0.9,模型的相关指标仍在可接受范围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3.2 结果分析
(1)关于假设 1 和假设2


通过SPSS20.0 软件分析,CQ 与PE 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r=0.882,p<0.01 ),CQ 与IEO 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r=0.864,p<0.01 ), CQ 与 CBEI 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r=0.879,p<0.01 )。如表 3 所示,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能力感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机会识别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H2 和H3 得到了检验。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意向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意向的直接作用显著,因此H1 得到了检验。
(2)关于假设 3

如表 4 所示,跨境就业能力在文化智力和跨境就业意向之间呈现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为 0.187( P<0.01 ), 中介效应为 0.042( P<0.01 );跨境就业机会识别在文化智力和跨境就业意向之间呈现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为 0.117(P<0.05), 中介效应为 0.058( P<0.01 )。因此H6 和H7 得到了检验。
(3)关于假设 4

因变量 : PE

a. 因变量 : IEO
如表 5 所示,SM 在 CQ 和 PE 的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CQ 与 SM 交互项的P<0.01 , 系数为 0.112,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如表 6 所示,SM 在 CQ 和 IEO 的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CQ 与 SM 交互项的 P<0.01 , 系数为 0.104,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因此H4 和H5 得到检验。
3.3 讨论
本文将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对云南高职院校学生发放了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了文化智力、跨境就业能力感知、跨境就业机会识别、自我管理和跨境就业意向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证实了 H2 和 H3,即云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能力感知和跨境就业机会识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也符合前人的相关研究结论(Magnano et al,2019 ;Sevik,2020) ;同时也验证了云南高职院校学生文化智力对跨境就业意愿存在直接作用(H1 得到检验),以及文化智力通过跨境就业能力感知和跨境就业机会对跨境就业意愿存在的间接作用(H6 和 H7 得到了检验);最后,本文也验证了云南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在文化智力和跨境就业能力感知以及文化智力和跨境就业机会识别过程中起到正向作用,即学生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越能在文化智力培养过程中提升自我就业能力感知水平,增强跨境就业机会识别的能力。
通过本次研究的分析,跨境就业能力感知和跨境就业机会识别,是文化智力与跨境就业意愿中的并行的中介变量,并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利于学生提升跨境就业机会识别的信心和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跨境就业的意愿。
四、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跨境就业决策中,云南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智力培养至关重要。文化智力包括语言能力、文化适应能力、新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跨境职场中文化差异认知等方面的因素,当学生文化智力得到提升,将会帮助学生提升跨境就业机会识别的能力,同时将提升学生跨境就业能力感知水平,将呈现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跨境就业的挑战和风险,有助于提升学生跨境就业的意向。
云南高职院校学生面对未来就业发展问题,一方面是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在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结合市场需求提高自身职业规划的认知,而跨境就业能力感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后获得的自我评估认识,是学生客观、正确评价自我和企业需求的心理状态。
虽然学生在高职院校内部受到文化智力培训,获得跨境相关就业机会信息,但该过程依赖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云南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时,兼顾个体的差异,重点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才能有效保证个体在文化智力培养的效果。针对不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保障学生个体发展自我独特就业能力,以及对跨境就业机会的把握。
4.2 建议
本研究存在三方面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从以下维度进行拓展:首先,在样本代表性方面,当前研究仅聚焦云南四所高职院校学生,样本覆盖面和地域范围存在局限,未来应纳入广西、贵州等毗邻东南亚省份的多层次教育机构(如本科、中职院校)样本,以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其次,在数据类型方面,现有横向截面数据难以捕捉学生跨境就业认知的动态演变过程,后续研究需采用纵向追踪设计,通过多次测量来揭示文化智力课程学习与就业意愿的时序性关系。第三,在变量控制方面,现有模型仅纳入人口学基础变量,未能考量宏观经济政策、区域产业变动等外部环境因素,建议后续构建多层分析模型,区分个体微观因素与外部宏观变量的影响机制。这些改进将显著提升研究结论的生态效度,为跨境人才培养政策制定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海超 . 跨境电商专业毕业生境外就业前景探索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 2024(8):0227-0230.
[2] 张火林 , 陆飞翔 , 张卜月 , 等 ." 后疫情时代 " 云南跨境民族地区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J]. 知识经济 , 2023(7):154-156.
[3] 李 震 , 赵春明 , 李宏兵 . 贸易新业态与稳就业 -- 来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J].Economic Science / Jingji Kexue, 2023(4).
[4]Anh, K., Dang, L., Ngoc, N., Dat, N. and Ngoc Anh, T. (2021),“The impact of cultural intelligence on university students’intention to study abroad: the role of perceived value”, VNU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Vol. 37 No. 2,276- 291
[5]Bennett, D., Knight, E. and Li, I. (2023), The impact of pre-entry work experience on university students’perceived employability, Journal of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Vol. 47 No. 8, pp. 1140-1154.
[6] 蒋晓川,1982 年 4 月,男,汉族,市,研究生副教授,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