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丛培华
211324198501024726
摘要:本文专注于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在路基施工技术方面,地基处理采用换填法、深层搅拌法、强夯法等,依据不同地质条件改善地基承载力。路基填筑注重填料选择、分层填筑压实工艺及边坡防护,确保路基稳定。路面施工技术上,基层施工包含半刚性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柔性基层在适应路基变形方面的优势应用。面层施工对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从材料选择到施工工艺进行详细阐述,台背回填强调材料与施工工艺对减少沉降差的重要性。施工质量控制制定各环节标准与检验方法,通过合理布置监测点、选用仪器及确定频率进行沉降监测与数据分析。
关键词:道桥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道桥工程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构成,其质量优劣直接关乎交通运输的安全与效率。然而,沉降段路基路面病害频发,严重影响道桥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甚至威胁交通安全。深入探究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对解决沉降问题、提升道桥工程质量迫在眉睫。本文旨在全面剖析施工技术要点,结合质量控制与监测手段,为道桥工程沉降段施工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一、沉降段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1.1地基处理技术
道桥工程的沉降段采用的地基处理法以换填法应用最多,地基中比较浅的软弱土层利用该方法将其挖除,而后加入强度、压缩性更高一些的材料,常见的有中粗砂、碎石土等。深层搅拌法则利用特制的搅拌机械将固化剂水泥、石灰等,与地基土强制搅拌,并使其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桩体。对于加固的土桩来讲,其固化剂的配合比必需精确定位,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搅拌深度、速度以及提升速率等,使得桩体质量均匀一致,加固效果较好,经常用于处理较厚的软土地基;强夯法则是利用大块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体产生冲击能量,对道桥工程的地基土进行强烈冲击。对该方法的运用,其在实施前要通过现场实验确定相应参数如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次数以及夯击遍数等。
1.2路基填筑与压实技术
填料选择合理,填料选择是路基填筑的关键,首选级配合理、透水、压缩特性较小的填料。严格控制填料中的含水率,使填料的含水率尽可能接近路基填筑最佳含水率,以便压实。采用分层填筑方式,在分层填筑的过程中,每层路基填土厚度应依据压实机械特性、填料等条件合理确定,一般为30~50cm,若路基面处于低洼区域,应力求填筑地面平整,且不能出现积水和路面局部高程差太大现象。压实为保证路基的强度与稳定性,是路基填筑的关键工序,压实应根据路基填土高度、压实要求和填料特性选用压实机具,一般采用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等。
二、沉降段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2.1路面基层施工技术
路面基层作为路面结构中一个重要的承重层,对沉降段路面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半刚性基层使用范围大,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为例,应该准确设计好材料的配合比,对水泥剂量要严格把控,剂量太小基层的强度就会显得不足;对碎石级配粒径的使用也有严格的限制要求,确保混合料在力学方面的性能效果。在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前,混合料需要由厂拌法进行生产,保证其混合料的配料精准、搅拌均匀,再在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混合料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合料的摊铺厚度与平整度,确保混合料的摊铺过程不会出现离析情况的发生。在压实过程中,应该按照先稳压、后振压、再终压的顺序进行压实,并且合理地进行压实遍数和压实速度的控制,确保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2.2路面面层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沥青材料由当地的气候、交通情况确定,高温环境下选用黏度大、软化点高的沥青以提高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寒冷环境选用低温性能高的沥青以提高路面的低温抗裂能力。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确保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摊铺前对下承层进行清扫、粘层油洒布、提高层间的黏结。摊铺过程中注意摊铺机速度均匀、连续摊铺、保证摊铺厚度、平整度。碾压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终压消除轮迹。细集料采用洁净、级配良好的中粗砂。配合比设计保证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等符合要求。模板安装牢固、顺直、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尺寸准确性。混凝土搅拌均匀、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2.3台背回填施工技术
桥台台背回填质量直接控制桥台与路基交界处的沉降量,回填材料尽可能使用透水性较强的材料,禁止使用淤土、含有腐殖物的土作为台背回填材料。台背回填前需清除台背杂物、松散土等,回填范围按设计回填至台顶高度,左右两侧比翼墙外扩一定范围,分层填筑,每层回填厚度一般不超过20cm,保证压实度。
三、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
3.1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加强路基填料颗粒级配、含水量、压实度等相关指标检测,确保施工所需的路基材料质量符合设计需求,从源头上确保路基稳定性。严格保证路面基层材料、面层材料质量,水泥、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等材料必须附质量合格证明,并且还应按批次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水泥的强度、安定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等需要精确检测,以防止将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中。加强施工工艺控制。地基处理阶段深层搅拌法应实时检测搅拌深度、固化剂的喷射量,以保证桩体质量均匀。路基填筑控制路基填料每层填筑厚薄、压实遍数,通过现场压实度控制,保证路基压实度。路面基层摊铺通过使用平整度仪等设施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对摊铺工艺参数加以调节。面层沥青混合料摊铺、混凝土面层的摊铺其摊铺温度、混凝土坍落度等关键工程参数均需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3.2沉降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
合理布置沉降监测点,在路基、路面以及桥台等重要位置安置监测点,构建完整的沉降监测点网络,路基监测点在路线上呈纵坐标间距一定距离排列,在填挖相交处、高填方部位加设监测点,路面监测点则按照路面结构层次分层设置。桥台监测点则安置在台身、台帽等地。利用水准仪、全站仪等精密仪器定期观察,观测频率通常随着进度以及沉降变化而随时调整,通常在施工进展速度过快、沉降速度较大时,加大观测的频率,在沉降趋于稳定之后,则可以适当降低观测频率。对监测所得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通常如果观测曲线斜率一直较大,则表明路基沉降速率偏大,应该分析导致其沉降偏大背后的原因,是否存在路基进行地基处理不到位、路基填筑过快等情况。对所选观测点沉降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对比不同时期、不同位置沉降是否出现较大的偏差,以此评估各测点沉降是否均匀。如果路基沉降量或者沉降差超过设计方案允许最大沉降量值,则应该马上采取一些补强措施,从而有效保障道桥路基沉降段施工质量与道路运营安全性。
结语
道桥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涵盖地基处理、填筑压实、路面基层与面层及台背回填等多个关键环节。施工中严格把控各环节质量,从材料选用到工序操作,确保符合标准。沉降监测技术与数据分析为施工质量保驾护航。未来应持续优化施工技术,强化质量管控,进一步提升道桥沉降段工程质量,保障交通设施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孙讯.道桥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汽车周刊,2025,(03):125-127.
[2]高飞,胡亚洲,赵法伟,等.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居业,2025,(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