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幼小衔接背景下数学教育在生活中的自然渗透

作者

刘科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十一幼儿园017400

摘要:本文围绕幼小衔接这一关键时期,深入剖析数学教育于生活碎片化环节自然渗透的实践意义与方法。通过阐述数学教育在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性,详细呈现生活碎片化环节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具体路径,并借助丰富实例论证其对幼儿数学认知与思维发展的积极作用,致力于为幼儿数学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思路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生活碎片化环节

一、幼小衔接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思维能力的启蒙

在幼小衔接时期,幼儿的思维正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是思维发展的黄金关键期。数学教育涵盖了数量、形状、空间、逻辑等多元内容,幼儿在探索这些知识的进程中,需要不断观察、比较、分析、概括,从而有效锻炼各项思维能力。以认识图形为例,幼儿需仔细观察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不同图形的独特特征,对比它们在边、角、形状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对各类图形的清晰认知,这一过程恰似搭建思维大厦的基石,为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为小学学习做准备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在知识深度、广度以及学习方式上都与幼儿园存在较大差异,对幼儿的基础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在幼小衔接阶段扎实开展数学教育,能够帮助幼儿提前熟悉数学概念与运算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

二、数学教育在生活碎片化环节中的渗透方式 —— 以点心时间为例

(一)数量对应与运算

每天的点心时间是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碎片化环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契机。教师准备点心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其中。例如,今天的点心是小饼干和牛奶,班级里有 25 位小朋友,教师提前准备好一整盒未开封的饼干,这便是创设了一个充满好奇与探索的环境。教师面向班级里的 25 位小朋友,提出第一个策略性问题:“小朋友们,来猜猜这盒饼干里有多少块呀?” 这一提问瞬间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纷纷开动脑筋,踊跃给出自己的猜测。随后,教师打开饼干盒,开始和幼儿一起一块一块地数饼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我们刚才数到 5 了,那接下来该数几啦?”“第 10 块饼干在哪里呀?” 通过这样的问题,不断巩固幼儿对数字顺序和数量的认知。

紧接着,教师提出第二个关键的策略性问题:“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班有 25 位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要吃 2 块饼干,那我们一共需要拿出多少块饼干呢?” 对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我们可以两个两个地数,一组是 2 块,那两组是几块呀?” 鼓励幼儿尝试用分组数数的方式,初步接触简单乘法的概念,这其实就是 2+2+……+2(共 25 个 2 相加)的雏形。

在分发牛奶环节,教师又创造了新的数学学习机会。教师将牛奶放置在幼儿面前,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盒牛奶呀?” 数完之后,教师接着问:“我们班有 25 位小朋友,牛奶的数量和小朋友的人数一样多吗?是多了还是少了呢?多了或者少了几盒呀?” 引导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对比,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深刻体会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通过教师提前准备好饼干和牛奶,再运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策略性提问,幼儿充分参与到点心时间的数学探索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不断提升数学认知能力。

(二)形状与分类

点心的形状各异,这为幼儿认识形状与分类提供了绝佳素材。教师可以拿起一块圆形饼干和一块方形饼干,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形状特点,让幼儿用小手比划圆形和方形的轮廓,说一说它们的不同之处。然后组织一个小游戏,让幼儿将盘子里的点心按照形状进行分类,把圆形的饼干放在一起,方形的饼干放在另一个盘子里,在分类过程中强化幼儿对不同形状的认识与辨别能力。此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圆形或方形的,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拓宽幼儿的思维视野。

(三)时间管理

点心时间也可用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教师可以告诉幼儿:“我们从现在开始吃点心,15 分钟后要结束,大家要合理安排时间哦。” 同时,在教室里放置一个时钟,让幼儿能够直观看到时间的流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幼儿还剩下多少时间,让幼儿逐渐建立起对时间长短的感知,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初步培养时间管理意识,这对幼儿适应小学阶段有严格时间安排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学教育在生活碎片化环节渗透的效果

(一)提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理念引领下,将数学教育巧妙融入点心时间这类生活碎片化环节,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幼儿在享受点心的愉悦氛围里,自然而然地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没有了传统集体教学模式下的紧张与压力,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经验,反而会觉得数学学习充满无穷乐趣。

(二)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点心时间里的实践操作,幼儿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他们不再是机械地记忆数学公式和概念,而是能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计算需要分发的饼干数量、对点心进行形状分类以及合理安排吃点心时间等过程中,幼儿切实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有效增强了数学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在点心时间渗透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与同伴一起分点心、讨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幼儿需要运用观察、思考、判断等多种能力,这进一步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将数学教育自然渗透到生活的碎片化环节,如点心时间,具有诸多显著优势与积极效果。通过在这些日常细微环节中巧妙融入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显著提升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与应用能力,为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的数学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林兰.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江西教育, 2025, (08): 34-36.

[2]石策. 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优化策略探讨[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 (12): 179-181.

[3]陈岩岩. 幼小衔接背景下数学教育在生活中的自然渗透[J]. 山西教育(幼教), 2023, (09):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