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模式的建议
李乾发
云阳县堰坪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摘要:推广绿色畜牧业,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不仅会涵盖营养全面的饲料、科学的养殖环境,还会牵涉到养殖场地的选择、场址的规划、设备的采购等等。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模式,还需配强养殖人才队伍。须严格执行饲料投喂、疫病防控等操作规程,通过规范化管理及时排查养殖环境安全隐患、堵塞风险漏洞,保障每一批畜禽健康生长、质量可控,从源头筑牢上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实现养殖过程全链条风险可防、品质可溯。
关键字:绿色畜禽;养殖模式;绿色养殖
前言
绿色模式可推进废弃物资源化,降低污染,伴随经济发展,消费者对绿色、安全、优质畜禽产品需求攀升,发展绿色养殖契合市场趋势,有利于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从产业长远发展出发,绿色养殖能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缓解产业发展对水源、土地、饲料的刚性需求压力,保障行业可持续,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 。
一、绿色畜禽养殖模式细节分析
(一)制定绿色畜禽养殖规程
制定科学规范的养殖规程是绿色养殖的基础。需结合不同畜禽品种特性,细化养殖各阶段操作标准,涵盖栏舍环境控制、饲料营养配比、疫病预防程序等内容。例如,针对生猪养殖,可制定 分阶段精准饲喂方案,根据仔猪、育成猪、种猪不同生长需求设定饲料蛋白含量与投喂频次,避免营养过剩或不足。同时,规程需纳入环保硬性指标,如规定粪污清理周期、发酵床微生物菌群更新频率,确保养殖过程符合生态要求。通过标准化规程约束,可减少人为操作随意性,提升养殖流程可控性,从源头保障畜禽健康生长与环境友好。
(二)充分运用农作物秸秆资源配置优质饲料
农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成分,经科学处理可转化为畜禽优质饲料。关键在于高效预处理,通过物理粉碎、化学碱化或微生物发酵,破坏秸秆细胞壁结构,提升消化率。同时,搭配豆粕、苜蓿等优质蛋白源,形成 “秸秆为主、精料为辅” 的饲料结构,既能降低养殖成本,又能减少粮食消耗,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与饲料低碳化生产的双重目标。
(三)减少兽药的使用量
降低兽药依赖是绿色养殖的关键目标,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增强畜禽免疫力、推行疫病综合防控策略,可从根本上减少用药需求。一方面,改善栏舍卫生条件,采用 “全进全出” 养殖模式,阻断病原微生物交叉感染路径;另一方面,通过选育抗病品种、科学调配饲料营养,提升畜禽自身抵抗力。
二、发展绿色畜牧养殖模式的措施
(一)持续深化绿色畜禽养殖推广
在畜牧业面临环保约束与可持续发展双重挑战的当下,大力推进绿色畜禽养殖的普及工作意义重大。这既是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在具体的推广实践中,可搭建立体化的推广体系。政府部门需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制定并落实相关扶持政策。例如,对采用绿色养殖模式的养殖户给予资金补贴、实施税收减免等举措,以此激发养殖户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要充分释放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效能,组织养殖户参与经验分享会、实地观摩会等活动,让养殖户通过直观体验感受绿色养殖的显著优势,进而提升农户科学养殖水平。另外,借助现代媒体平台,如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渠道,广泛传播绿色养殖的理念、技术以及成功范例,以此提升社会公众对绿色养殖的认知度。通过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的推广工作,有望让绿色养殖理念深入人心,促使更多养殖户主动投身绿色养殖行列,不断扩大绿色养殖的覆盖范围,形成规模化发展效应,为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二)强化绿色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力度
人才是驱动绿色畜牧养殖发展的核心力量,强化绿色畜禽养殖技术培训是提升养殖户技术素养的关键抓手。现阶段,部分养殖户存在先进养殖技术匮乏、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这成为制约绿色养殖发展的瓶颈。在培训内容设置上,需紧密贴合绿色养殖实际需求,全面覆盖畜禽品种改良、饲料营养配比、养殖环境调控、疫病综合防控等领域知识。组建由行业专家、科研人员、技术骨干等构成的专业培训师资团队,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合的授课模式,确保养殖户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养殖能力。同时,构建长效培训机制,依据不同养殖阶段和养殖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活动,推动培训工作常态化。通过系统化的技术培训,养殖户可熟练掌握先进的绿色养殖技术与管理方法,有效提升养殖效率与产品质量,降低养殖成本与风险,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为绿色畜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技术保障。
(三)推进绿色畜禽养殖技术与设备成果转化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绿色畜禽养殖技术与设备的成果转化,是让科研成果落地为实际生产力的核心要点。需构建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强化科研院校、企业与养殖户间的协作联动。科研院校应紧扣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走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科研攻坚,研发出实用性更强、先进性更高的绿色养殖技术与设备。企业则需发挥自身资金与市场方面的优势,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将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与推广。借助高效的转化,使先进的绿色养殖技术与设备在养殖一线得以广泛应用,以此提升养殖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与资源消耗,同时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进而推动畜牧业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养殖企业进行巡查和检查,重点检查养殖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情况、饲料和兽药使用情况、养殖档案记录等方面。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如罚款、停产整顿等。同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养殖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和公示,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信用不良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惩戒。通过严格的监管,促使养殖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绿色养殖标准,规范养殖行为,加强环保投入和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模式,可通过多元渠道强化绿色畜禽养殖技术推广,深化畜禽养殖法律法规普及与落地,以此规范从业者养殖行为,及时排查养殖环节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上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勇.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模式的建议[J].《中国畜牧业》 ,2025,2:81-82,
[2]廖鹏飞;黎益图;韦雪芬.浅谈林下养殖现状及绿色发展建议[J].《中国畜牧业》,2023,21:期66-67,
[3]孙丽红.强化畜禽养殖监管的对策与建议[J].《畜牧业环境》,2023,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