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任丽

康定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心 626000

摘要:建筑工程验收作为把控工程质量、保障使用者权益的关键环节,对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深入剖析建筑工程验收在主体责任落实、验收流程、标准执行、资料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主体责任、优化流程、统一细化标准等解决对策,旨在构建科学、高效、严谨的建筑工程验收体系,推动建筑工程质量迈向新高度。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社会运转提供了坚实的空间载体。建筑工程验收作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前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程序,肩负着确认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满足质量规范以及遵循法律法规的重任。然而,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复杂与技术的持续革新,现行验收过程逐渐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探究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确保建筑安全、提升居住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二、建筑工程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验收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1.建设单位主导作用缺失:部分建设单位过度关注项目进度与成本控制,在验收环节未能充分发挥组织者与协调者的关键作用。对验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资源有限,导致验收流程仓促推进,无法深入细致地排查质量隐患。例如,在组织各方参与验收会议时,准备不充分,未提前梳理工程资料、明确验收重点,使得验收流于形式。

2.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一些施工单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违规操作,面对验收时又企图掩盖问题。对质量问题的整改积极性不高,存在敷衍塞责的现象,即便发现质量缺陷,也只是进行表面修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重危及工程质量根基。

3.监理单位监督缺位:监理单位本应作为工程质量的“把关人”,但实际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专业素养欠佳,对施工关键环节把控不严。或是受利益诱惑,与施工单位串通一气,对质量问题视而不见,未能如实向建设单位反馈工程真实状况,导致监理监督职能形同虚设。

(二)验收流程繁杂低效

1.环节冗余:建筑工程验收涵盖从基础工程到主体结构,再到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多个分部工程验收,直至最终的竣工验收,环节众多且存在重复劳动。每个分部工程验收都要求提交大量相似资料,施工单位疲于准备,审核部门也耗费大量精力重复审阅,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2.部门协同障碍:验收涉及规划、消防、人防、质量监督等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畅。建设单位需逐个部门奔波申报,不同部门对资料要求、验收时间节点不一致,常出现资料多次修改、反复提交的情况,验收周期被大幅拉长,增加了工程交付的时间成本与管理成本。

(三)验收标准执行存在偏差

1.地区差异导致标准执行不一:尽管国家出台了统一的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力量有别,在实际验收操作中,各地对标准的理解与运用存在差异。比如在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方面,发达地区可能采用更先进、精准的检测方法,而欠发达地区受限于设备与技术,检测手段相对落后,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使得同等设计要求的工程验收结果参差不齐。

2.验收人员专业素养影响:验收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参差不齐,对复杂标准条款的解读各异。部分人员在面对新型建筑材料、创新施工工艺时,难以准确判断其是否符合验收标准,导致验收过程主观性较强,公平性与科学性受损。

(四)验收资料管理混乱

1.资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施工过程中,各方对资料收集工作重视不足,资料产生与记录不同步。一些关键施工环节的记录缺失,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到验收时才匆忙补全,资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此外,材料检验报告、设备合格证等资料收集不全,无法为验收提供充分依据。

2.存储与检索困难:多数项目仍采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方式,资料存储空间大、易受潮损坏。在查找特定资料时,犹如大海捞针,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严重影响验收工作的及时性与流畅性。

三、解决建筑工程验收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验收主体责任

1.明确建设单位首要责任:通过法律法规细化建设单位在验收各阶段的职责,要求其制定严谨的验收计划,组织协调各方有序开展验收工作。建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追溯建设单位责任,促使其真正重视验收质量。

2.提升施工单位质量自控:加强施工单位内部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教育,定期开展质量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对严格按标准施工、积极整改质量问题的班组与个人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予以重罚,从源头上保障工程质量。

3.强化监理单位监督效能:严格监理单位资质审查,选拔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高的监理人员。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督考核,要求监理人员全程旁站,如实记录工程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对拒不整改的情况向建设单位与主管部门报告,确保监理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二)优化验收流程

1.精简环节:对现有验收流程进行“瘦身”,梳理重复、不必要的步骤。合并相似分部工程验收环节,统一资料要求,减少资料重复准备。例如,将关联性强的水电安装与消防工程验收部分内容合并,一次性完成检测,提高验收效率。

2.强化部门协同:建立跨部门联合验收机制,由政府牵头,成立联合验收小组,制定统一的验收流程与资料清单。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间资料实时共享、验收进度同步更新,建设单位只需一次申报,避免多头跑、反复跑,大幅缩短验收周期。

(三)统一并细化验收标准

1.完善标准体系:国家层面结合行业最新技术进展、实践反馈,定期修订验收标准,消除模糊、歧义条款,细化关键指标检测方法与判定准则。地方政府依据区域特点,在遵循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详细实施细则,确保标准落地无偏差。

2.提升验收人员专业素养:组织开展常态化、针对性的验收人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标准制定者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实地实操等方式,加深验收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建立考核机制,要求验收人员持证上岗,持续更新知识,保障验收工作的专业性与一致性。

四、结论

建筑工程验收过程的优化是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从精准剖析现存问题到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每一步都紧密关联建筑工程的品质保障。尽管面临主体责任落实难、流程优化阻力大、标准统一与细化任务重、资料管理转型艰辛以及技术应用推广慢等诸多挑战,但凭借制度革新、管理升级、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力,这些问题均可逐步攻克。持续深化验收工作改革实践,将为建筑工程筑牢坚实质量屏障,确保每一座建筑都能安全稳固、舒适宜人,引领建筑行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秀红.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20(15):121.

[2]张超.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模型世界,2022(12):160-162.DOI:10.3969/j.issn.1008-8016.2022.12.055.

[3]杨益盛.探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推进中的问题与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9(2):159-160.DOI:10.3969/j.issn.1673-0038.2019.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