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数学游戏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反思

作者

徐佳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第一小学

一、数字化数学游戏的教学价值

数字化数学游戏将抽象数学知识嵌入游戏情境中,借助丰富的图像、音效、交互操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有效克服学生面对数学时的畏难情绪,降低学习门槛。在游戏中完成数学任务,也能带来即时的正向反馈与成就感,促使学生愿意反复练习。

[2] 杨宏 . 数学游戏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研究 [J]. 中小学数学 ( 小学版 ),2020,(Z2):1-5.[3] 王少武 . 试论数学游戏融入小学课堂的设计与教学策略 [J]. 考试周刊 ,2020,(33):70-71.

同时,许多游戏设计本身就包含逻辑判断、策略选择、模式识别等思维活动,这些元素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通过数字拼图类游戏训练运算顺序与规律,通过几何图形拼搭提升空间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游戏不仅支持个人练习,还常结合小组协作功能,强化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符合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课堂实施策略与流程设计

将数字化数学游戏有效嵌入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与课程进度进行科学安排:

第一步是“选”,即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对接、难度适中、操作简便的数学游戏。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引入操作直观的分数配对游戏,通过图形切割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第二步是“嵌”,即在教学流程中合理嵌入游戏环节。可以用作导入激趣、中段讲解的辅助工具,或作为课堂练习和成果检测手段。在某些教学设计中,教师可设定游戏闯关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以竞赛形式完成多轮挑战,边玩边学,形成持续专注与探索。

第三步是“引”,即在游戏前、中、后及时给予引导和反馈。游戏前要讲清规则,明确学习目标;过程中观察学生操作状态,必要时点拨策略;结束后应组织学生总结游戏中的错误与经验,帮助其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成效

以灵宝市第一小学四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引入一款图形识别类数学游戏,学生需在限定时间内判断图形是否具有平行或垂直边。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游戏导入:教师播放游戏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游戏规则及判断方法。

分组操作:学生使用平板进行个人或小组闯关,系统即时显示成绩与错误率。

反馈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闯关策略,分析易错点,并进行重点讲解。

从实际反馈看,学生普遍对该游戏表现出高度兴趣,尤其是在得分排行榜更新时,激发了极强的挑战欲。通过多轮尝试,学生对“垂直”“平行”这两个概念的辨识能力明显增强,作业正确率从首轮的 63% 提升至第三轮的 91% 。不过也发现个别学生对规则理解不到位,游戏过程中出现“机械判断”,反映出教师在前期讲解与后期回顾中的把控仍需加强。

四、存在的问题与现实困境

尽管数字化数学游戏具备诸多优势,但其在推广中仍面临一些现实障碍。

(一)资源适配性不足。当前市面上的数学游戏良莠不齐,部分产品缺乏与课程标准的对接,存在内容单一、知识碎片化、难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二)教师数字素养差异较大。部分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经验不足,难以有效选择、操作和融合游戏工具,甚至出现“为游戏而游戏”的现象。

(三)课堂评价维度单一。多数课堂游戏以积分、过关数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游戏中展示的思维策略、协作过程与改错能力等,导致学习成效评估不够全面。

五、优化路径与推广建议

为了推动数字化数学游戏的有效普及与深度应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搭建本土化资源平台。建议由教研部门牵头,开发与教材配套、内容系统化的数字化数学游戏,并提供教学配套指引,方便教师选用。

(二)加强教师培训与交流。开展专题培训与案例分享,提升教师对数字化工具的筛选、整合与评价能力,鼓励形成校本教研共同体。

(三)完善评价机制。构建“游戏表现 + 过程观察 + 学习反思”多维评价框架,既关注结果,又关注思维过程、交流能力与情感态度变化。

(四)循序渐进,因校施策。建议先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试点应用,逐步总结经验,再向低年级推广,确保教学效果与学生接受度同步提升。

六、结语

数字化数学游戏的引入,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与变化,既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也拓展了思维训练的方式。然而,“游戏”不是目标,“学会”才是终点。教师应以专业判断为前提,科学融合游戏与教学内容,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动态课堂生态。同时,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也应提供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持,助力数字化教学方式在基层教育中扎根落地。未来,数字化数学游戏有望成为实现素养导向教学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但这条路径仍需教师的智慧、技术的辅助与理念的革新共同铺就。

参考文献:

[1] 杨晓杰 . 数学游戏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 [J]. 新智慧 ,2024,(09):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