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鹏
康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626000
摘要:建筑工程验收是保障建筑质量、维护使用者权益的关键环节,其有效实施对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剖析建筑工程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验收主体履职不力、验收流程繁杂低效、验收标准执行偏差、资料管理混乱无序以及技术手段滞后等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从强化验收主体责任、优化验收流程、统一并细化验收标准、规范资料管理、引入先进技术助力验收等方面的解决对策,旨在构建科学、高效、严谨的建筑工程验收体系,推动建筑工程质量迈向新高度。
一、引言
在当代社会,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各类建筑如住宅、商业综合体、公共设施等不断涌现,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与社会运转的重要载体。建筑工程验收作为工程项目交付前的核心把关步骤,肩负着确认工程是否契合设计初衷、满足质量规范以及遵循法律法规的重任。然而,随着建筑工程的日益复杂与技术的持续革新,现行验收工作逐渐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探究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确保建筑安全、提升居住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非凡。
二、建筑工程验收中存在的问题
(一)验收主体履职不力
1.建设单位主导缺失:部分建设单位侧重进度与成本,忽视验收组织协调。验收准备仓促,未梳理资料、明确重点,使验收流于形式,难排查质量隐患。
2.施工单位质量淡薄:一些施工单位逐利,施工偷工减料、违规操作,验收时掩盖问题,整改敷衍,危及工程质量根基。
3.监理单位监督缺位:部分监理人员素养欠佳,把控不严关键环节,或受利益诱与施工单位串通,未如实反馈工程状况,监督职能失效。
(二)验收流程繁杂低效
1.环节冗余:验收含多分部工程及竣工验收,环节多、重复劳动多。各分部需大量相似资料,施工单位与审核部门耗费精力,效率低下。
2.部门协同障碍:验收涉及多部门,各自为政、信息不畅。建设单位奔波申报,资料要求、时间节点不一,反复修改提交,拉长验收周期、增加成本。
(三)验收标准执行偏差
1.地区差异影响:国家虽有统一标准,但各地经济、技术有别,实际验收对标准理解运用不同。如混凝土耐久性检测,地区间方法、判断标准存异,致同等设计工程验收结果不一。
2.人员素养因素:验收人员知识、经验参差不齐,解读复杂标准条款各异。遇新型材料、工艺难以判断,验收主观性强,损公平科学性。
(四)资料管理混乱无序
1.收集问题:施工中各方轻视资料收集,记录不同步。隐蔽工程等关键记录缺失,验收时补全,资料真实性差,且材料、设备资料收集不全,无法为验收供充分依据。
2.存储检索难题:多采用纸质档案,占地大、易受潮损坏,查找耗时费力,影响验收及时性流畅性。
(五)技术手段滞后
1.传统检测局限:人工观察、简单测量与抽样检测常用,但对高层建筑深基坑、大型钢结构焊缝等复杂情况,难精准探测,易遗漏隐蔽质量问题,无法掌握全貌。
2.信息化滞后:数字化时代,验收领域信息化融合慢。缺实时在线监测,难采集分析施工中建筑沉降、变形数据,难预警质量风险,不符精细化管控要求。
三、解决建筑工程验收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验收主体责任
1.明确建设单位首要责任:通过法律法规细化建设单位在验收各阶段的职责,要求其制定严谨的验收计划,组织协调各方有序开展验收工作。建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旦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追溯建设单位责任,促使其真正重视验收质量。
2.提升施工单位质量自控:加强施工单位内部质量管控体系建设,强化质量教育,定期开展质量培训,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对严格按标准施工、积极整改质量问题的班组与个人给予奖励,对违规操作予以重罚,从源头上保障工程质量。
3.强化监理单位监督效能:严格监理单位资质审查,选拔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高的监理人员。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督考核,要求监理人员全程旁站,如实记录工程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对拒不整改的情况向建设单位与主管部门报告,确保监理工作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二)优化验收流程
1.精简环节:对现有验收流程进行“瘦身”,梳理重复、不必要的步骤。合并相似分部工程验收环节,统一资料要求,减少资料重复准备。例如,将关联性强的水电安装与消防工程验收部分内容合并,一次性完成检测,提高验收效率。
2.强化部门协同:建立跨部门联合验收机制,由政府牵头,成立联合验收小组,制定统一的验收流程与资料清单。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间资料实时共享、验收进度同步更新,建设单位只需一次申报,避免多头跑、反复跑,大幅缩短验收周期。
(三)统一并细化验收标准
1.完善标准体系:国家层面结合行业最新技术进展、实践反馈,定期修订验收标准,消除模糊、歧义条款,细化关键指标检测方法与判定准则。地方政府依据区域特点,在遵循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详细实施细则,确保标准落地无偏差。
2.提升验收人员专业素养:组织开展常态化、针对性的验收人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标准制定者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实地实操等方式,加深验收人员对标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建立考核机制,要求验收人员持证上岗,持续更新知识,保障验收工作的专业性与一致性。
(四)规范资料管理
1.建立全过程资料管控机制:从工程开工伊始,明确各方资料收集职责,要求资料随工程进度实时记录、同步上传至电子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设置资料提交提醒、审核反馈功能,确保资料收集及时、完整。
2.推进资料信息化管理:建大数据管理平台,电子化存储、智能归档检索,用区块链保资料不可篡改,为追溯维护供依据。
(五)引入先进技术助力验收
1.推广无损检测与智能监测技术:广泛应用超声波检测、红外线热成像、激光扫描等无损检测技术,精准探测建筑结构内部缺陷、材料性能变化。在大型建筑、重点工程中安装传感器,构建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对建筑物关键部位的应力、变形、温度等参数进行动态监测,提前预警质量风险,实现验收工作从静态向动态、从抽样向全面的转变。
2.融合BIM技术:贯穿BIM技术于验收全程,利用可视化、集成化优势展示工程信息,验收人员基于模型虚拟验收,定位、分析问题,提精准效率。
四、结论
建筑工程验收工作的优化是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从精准剖析现存问题到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每一步都紧密关联建筑工程的品质保障。尽管面临主体责任落实难、流程优化阻力大、标准统一与细化任务重、资料管理转型艰辛以及技术应用推广慢等诸多挑战,但凭借制度革新、管理升级、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协同发力,这些问题均可逐步攻克。持续深化验收工作改革实践,将为建筑工程筑牢坚实质量屏障,确保每一座建筑都能安全稳固、舒适宜人,引领建筑行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胡建忠.建筑工程消防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41):110-111.DOI:10.3969/j.issn.1673-0038.2018.41.076.
[2]黄真.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8):3436-3437.
[3]张超超,任柯鹏.建设工程消防验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河南建材,2022(6):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