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研究

作者

席连岐

天津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是提升施工安全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本文深入研究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的相关内容,包括标准化的内涵、实施要点以及带来的显著效益等。通过对施工各环节安全管理标准的探讨,旨在为建筑企业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从而保障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

一、引言​

建筑施工行业具有作业环境复杂、劳动强度大、人员流动性高以及施工工艺多样等特点,这些因素使得施工现场面临诸多安全风险。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会对建筑企业的声誉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至关重要。而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能够将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流程化,使每一项安全措施都有章可循,有助于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水平。​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内涵​

(一)制度标准化​

建立一套完善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基础。这些制度涵盖了施工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二)流程标准化​

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规范,形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从施工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如场地规划、临时设施搭建的安全要求,到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装饰装修施工等各个阶段的安全操作流程,再到工程收尾阶段的安全检查和验收流程,都制定详细且统一的标准。

(三)设施标准化​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对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设施标准化至关重要。这涵盖安全防护、临时用电、消防等设施的标准化。例如,施工现场的“四口”部位应设置统一规格的防护栏杆和网;临时用电配电箱应配置标准电器元件并规范接线标识;消防设施应配备规定数量的灭火器、消火栓,并有明显标识和使用说明。设施标准化确保安全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要点​

(一)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关键环节。在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新工人入场时,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公司级、项目级和班组级的安全教育,使其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定期组织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如高处作业安全培训、电气焊作业安全培训等,提升施工人员在特定作业环境下的安全操作能力。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课堂讲授、现场演示、案例分析、视频教学等,提高培训效果。通过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使施工人员从 “要我安全” 转变为 “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二)严格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建立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机制是确保安全管理标准化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安全检查分为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检查一般由项目经理组织,每周或每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涵盖安全制度执行情况、施工人员操作行为、安全设施设置等方面。不定期检查由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重点检查施工现场的薄弱环节和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位。专项检查则针对特定的施工项目或设备,如塔吊、施工升降机等特种设备的专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按照安全管理标准逐项对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记录,并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要求。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复查,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通过严格的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安全技术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核心。在施工前,要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详细的安全技术方案。例如,对于深基坑工程,要编制深基坑支护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对基坑的开挖、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监测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对于模板工程,要编制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技术方案,明确模板的选材、搭设方法、拆除顺序等安全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方案进行操作,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清楚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现场的本质安全水平。例如,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和高处作业量,降低安全风险。​

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实施安全管理标准化虽然在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设施配备等方面,但从长远来看,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了因事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如医疗费用、赔偿费用、设备损坏维修费用等。同时,避免了因安全事故引发的工程停工、返工等间接经济损失,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此外,良好的安全管理形象有助于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项目机会,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关系到众多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了因安全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这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筑企业积极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管理效益​

安全管理标准化促使建筑企业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责,优化了安全管理流程,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标准化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安全管理标准化与企业的其他管理体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是提升建筑施工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通过制度标准化、流程标准化和设施标准化等方面的建设,以及强化安全教育培训、严格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加强安全技术管理等实施要点的落实,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建筑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积极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为建筑施工的安全、高效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安全管理标准化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建筑行业朝着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太平.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及评价体系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08):143-145.

[2]李彦青.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策略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3,(13):64-66.

[3]董钦城,杨毅,杨世平,等.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及评审体系[J].建筑机械化,2022,43(09):86-88.DOI:10.13311/j.cnki.conmec.2022.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