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家长焦虑缓解的有效策略
张永亮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中心小学
“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核心,旨在破除教育内卷,重构健康育人生态。然而传统“分数至上”观念根植于家长认知,升学竞争压力由社会舆论传导至家庭,导致家长对政策效果持怀疑态度。同时,校外培训的骤然缩减致使部分家庭陷入“教育空窗期”,家长因缺乏科学教育方法而陷入茫然。素质评价体系也尚未完善,家长担忧学生在新旧模式转换中失去竞争优势。这种焦虑若持续蔓延不仅违背政策初衷,还容易催生隐性补课、家庭矛盾激化等问题。为此,学校应强化课堂质量,家长需转变教育认知并提升陪伴能力,社会则需弱化“唯名校”导向,共同为政策落地营造理性包容的环境。
一、小学家长焦虑的原因
1.学习成绩方面
小学阶段,考试成绩仍是家长的核心关注指标。当学生出现低分情况时,家长会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缺陷,担忧其在升学竞争中丧失优势。同时,部分学生成绩拨动较大时,家长因不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难以准确判断问题根源,既可能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也怀疑是知识体系存在漏洞,这种不确定性让家长陷入两难境地。家长更担心,当前的学习波动将阻碍整体学业发展,影响学生未来学习。
2.身心健康方面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身心健康是家长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饮食均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存在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这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学业压力与运动时间的平衡问题也值得重视,长期缺乏运动导致体质下降,影响学生的活力。性格塑造也是成长的重要环节,但外部环境会影响学生在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引导。考试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过度关注成绩让学生忽视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焦虑情绪。这些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平衡的成长环境。
3.学习习惯方面
学生普遍存在作业拖延、边学边玩等自控不足现象,影响学习任务完成效率,并挤占正常休息时间。这种低效学习会影响次日课堂状态,甚至降低学业成绩,阻碍其自律习惯的形成。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问题也受家长高度关注,小学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周围事物吸引,影响学习效率,家长主要担忧:一知识漏洞积累可能导致学习进度滞后,二注意力涣散可能固化为低效学习模式,这两方面问题将加重家长的焦虑。
二、缓解家长焦虑的措施
1.建立心理支持机制
基于双减政策,为缓解家长焦虑,学校与社区可联合创建家长心理支持专线,配备持证心理咨询师,开放电话咨询与在线沟通双通道,同时建立定期线下咨询机制,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固定接待日。心理援助可采取三级支持模式:一级为即时电话疏导,二级为预约面谈咨询,三级为定制干预方案。咨询师以深度访谈的方式,聚焦学业表现、行为习惯等核心问题,制定个性化干预策略。学校与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指导活动,安排专家现场解析家长焦虑的成因、具体症状。讲座内容既涵盖儿童成长的心理特点,又包含实用的家庭教育技巧。这样家长能更清楚地认识学生的行为特征,同时掌握科学育儿方法。
2.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针对家长焦虑缓解措施,学校可推行小组互助学习法,要求教师将传统讲授转变为互动式教学。学生利用小组讨论加深理解,这种参与式课堂能提高知识掌握效果。实际教学效率的提升,能直接减轻家长对课堂质量的担忧。学校应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借助教师的专业成长,课堂教学质量将得到显著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水平的信任度也会随之提高。学校可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班旁听,实地观察教师授课。学校网站以及家校平台需同步更新教学计划、课程设计等资料,并详细说明学生评估标准。家长随时查阅教学进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公开教学信息能减少家长因信息不对等产生的焦虑。学校实施“基础课程+特色社团”的课后服务模式,开设绘画、足球等兴趣社团,形成系统化的课外培养方案。例如,学生参加书法社后,不仅培养兴趣,还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这种成长变化缓解家长对课后管理的焦虑。学校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业、兴趣、品德等方面的表现,并定期向家长反馈。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帮助家长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减少因单一成绩评价而产生的焦虑。
3.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学校可邀请教育专家举办“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专题讲座,讲解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内容聚焦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化教学等核心议题,帮助家长树立全面育人观念,同时编写家庭教育指南并由学校公众号定期推送,内容涵盖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提升家长教育认知水平。建立家庭教育视频库并持续更新,为家长提供直观易懂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科技节和运动会,通过作品展览、成果汇演等形式,展示学生在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的学习成果。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策划工作,让家长亲身感受素质教育成果。利用家长会展示特长发展、兴趣培养的实际成效。 通过真实故事讲解差异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帮助家长理解个性化培养的价值。学校可以引入家庭教育实践课程,为家长提供具体的教育方法。例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这些课程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或线下工作坊的形式开展,方便家长灵活参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家长的焦虑主要源于对学习成绩、身心健康以及学习习惯的多重担忧。这些焦虑不仅影响家长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学校首先建立心理支持机制,利用学校与社区的合作,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学生的成长特点,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其次,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增加家长参与度以及丰富课后服务,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减轻家长的担忧。最后,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结合专题讲座、家庭教育指南,帮助家长树立全面育人的理念,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教育正逐步从“唯分数论”转向“全面发展”。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充满支持的学习环境。借助科学的引导,逐步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减”背景下缓解小学新生家长心理焦虑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 题课题批号:BY[2022]G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