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蒋亚亚
道县第二中学 湖南 永州 425300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当前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领域应用状况,发现其存在资源建设不均衡、应用方式单一、教学效果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优化微课资源建设、创新应用模式、完善评价机制等路径,并构建包含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后期评估三阶段循环完整实践模式,旨在促进微课与高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应用
一、解析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现状
从资源建设层面看,全国各地区微课资源建设呈现不平衡状态,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微课资源相对丰富,而欠发达地区微课资源匮乏,且区域间共享机制尚未健全;优质微课资源占比不高,部分微课仅将传统课堂教学简单录制成视频,缺乏创新设计与深度思考。从应用方式看,微课在历史教学中主要用于知识点讲解、重难点突破、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等环节,却较少融入历史探究活动、问题解决过程或学科思维培养。从师生互动角度看,不少教师将微课简单视为知识传递工具,未能充分发挥其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功能。从技术支持看,部分学校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更新缓慢,影响微课应用效果;部分历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限,制作优质微课面临技术瓶颈。
从管理机制看,微课资源管理标准不统一,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微课持续健康发展。从教学效果看,微课应用成效评估主要集中于学习兴趣提升与知识掌握层面,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影响探究不足;微课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程度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将微课作为额外负担而非教学常规手段。同时微课设计中历史学科特色不够鲜明,未能充分体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历史理解等学科本质特征,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历史认知结构,制约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深度与广度拓展。
二、探究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优化路径
微课资源体系建设方面,组建跨区域历史学科教研团队,协同开发覆盖必修选修课程核心内容资源库;建立校际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均衡配置;鼓励师生及历史学者参与微课创作,形成多元协同机制。微课设计理念上凸显历史学科特色,立足核心素养关注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人物评价等关键问题;通过二维历史观引导学生把握发展规律;将考古发现、档案文献等真实素材融入微课;运用情境创设、问题设计等手段,使抽象概念具象化。微课应用场景方面融入翻转课堂模式,课前获取基础知识,课堂进行高阶思维活动;构建微课+历史专题教学模式;设计微课+历史解释教学策略;打造微课+虚拟仿真模式,增强学习沉浸感。评价机制建设上,构建内容设计、技术实现、教学应用、学习效果等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行专家评审、教师互评、学生反馈多元评价;开展应用效果追踪探究;举办微课设计应用大赛。教师专业发展层面,组织微课设计制作培训;建立微课教学共同体,促进交流合作与实践反思。
以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为例,构建主题式微课优化体系。针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主题,设计东周政治格局演变春秋五霸兴衰战国七雄争霸商鞅变法等系列微课模块。如商鞅变法微课中,采用问题探究式设计,以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功推行为核心问题。具体设计中,通过动画演示呈现秦国背景因素;运用历史地图展示战国形势;引入《史记》《商君书》等史料,呈现变法内容与过程;通过对比图表展示变法前后秦国变化;设计虚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模拟变法推行过程;结合现代社会改革案例,引导比较分析变革阻力与动力。实施过程中,课前观看基础知识微课;课堂组织变法辩论会;课后布置拓展性作业,比较各国变法异同。通过这种主题式微课应用,学生能建立历史脉络认知,形成对古代变革模式系统理解,培养历史解释、历史价值判断等核心素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践模式
基于高中历史学科特点,构建微课应用实践模式,形成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后期评估三阶段闭环系统。前期设计阶段确立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策略,目标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明确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要求;内容选择遵循重点突出、难点聚焦、疑点解析原则,选取易混淆概念、复杂历史事件因果关系、抽象发展规律等内容;选择讲解型、探究型等呈现形式。资源开发与活动设计环节包括编写脚本、收集史料、录制讲解、添加互动环节等;视频控制在五至八分钟,语言准确简洁,画面美观大方。中期实施阶段重视微课融入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获取基础知识;课中作为导入新课、讲解重难点等辅助工具;课后作为复习资料梳理知识点。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反复观看难点内容。后期评估阶段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收集数据,评估教学成效;反思微课设计与应用问题调整改进;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交流经验,推广成功案例。
以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为例,构建实践应用范式。前期设计阶段,围绕大一统王朝何以形成盛世文明核心问题,设计隋朝统一与速亡原因唐朝盛世政治格局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安史之乱前后变化五代十国政权更替等微课模块。以唐朝盛世政治格局微课为例,教学目标聚焦理解唐朝政治制度特点及影响;内容聚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均田制等;呈现形式采用虚拟博物馆情境,学生跟随虚拟讲解员参观唐朝政治展厅。资源开发中,精选《唐六典》《唐会要》等史料,制作组织结构动态图表,选取长安城复原图,设计科举考试流程模拟动画,配以专业解说。中期实施阶段,课前观看唐朝政治制度概述微课;课堂组织唐朝政治制度模拟体验活动,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政治角色;课后通过唐宋元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系列微课,比较分析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脉络。后期评估阶段,记录学生参与度与思维表现,分析作业质量,考查对唐朝政治制度理解程度,收集反馈意见;定期研讨教学实践成效,总结经验问题,持续优化设计与应用策略。
结论:当前微课应用仍存在资源质量不均、应用深度不足、学科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通过完善资源建设、创新设计理念、拓展应用场景、健全评价机制、强化教师培训等路径,构建包含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后期评估循环完整实践模式,能够促进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科学、规范、有效应用,推动历史教学方式变革与创新,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新时代历史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能进一步探索微课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拓展微课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新空间。
参考文献
[1]脱拓.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成才之路,2023,(29):105-108.
[2]张艳.浅谈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08):40-41.
[3]刘翠娥.浅谈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7,(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