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与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郭旭

四川省东方兴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18000

摘要:在工程管理领域,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按时交付、成本效益能否达成。本文深入剖析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涵盖外部环境、资源配置、技术工艺、管理协调等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基于计划制定、动态监控、资源调配、风险管理的进度控制方法,探讨从信息化应用、标准化流程、协同合作优化进度管理的策略,旨在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提升工程管理整体效能,推动工程行业稳健发展。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程项目规模日益扩大、复杂度持续攀升,对进度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建筑还是民用住宅项目,按时完工不仅关乎投资方的经济收益、使用者的期望满足,更是衡量工程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一旦进度失控,将引发连锁反应,如成本超支、质量隐患、合同违约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进度控制方法与优化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方面,恶劣天气如暴雨、暴雪、台风等频繁出现,严重阻碍室外施工,延长作业周期;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软土地层、岩溶地貌等,增加基础施工难度与不确定性,需额外耗费时间进行处理。

社会环境中,政策法规调整,如环保新规导致施工工艺变更、审批流程延长;周边居民关系协调不畅引发停工纠纷,像噪音投诉、征地补偿争议等,都对进度造成负面影响。

2.资源配置因素:

人力资源不足或技能不匹配,关键工序缺乏熟练技工,新手操作效率低、失误多;人员流动频繁,新入职员工融入慢,培训成本高,影响施工连续性。

物力资源短缺,材料供应不及时,如供应商生产延误、运输受阻,导致现场停工待料;机械设备故障频发、老旧落后,维修保养不善,降低施工效率,拖慢进度。

3.技术工艺因素:

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未结合项目特点优化,如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方案未考虑垂直运输与泵送能力,造成堵管、浇筑中断;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不当,缺乏前期试验与经验积累,现场问题层出不穷,延误工期。

技术交底不清晰,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施工要求理解偏差,操作错误,返工频繁,浪费时间与资源。

4.管理协调因素:

项目计划制定粗放,任务分解不细致,逻辑关系不明,关键线路判断失误,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进度管控无重点。

部门、工序间沟通不畅,信息传递滞后、失真,如设计变更未及时通知施工方,施工问题反馈后得不到及时解决;协调机制缺失,出现问题相互推诿,无法迅速整合资源解决难题,阻碍项目推进。

三、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

1.科学制定进度计划:

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如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技术(PERT),精准识别项目关键线路与活动,明确各工序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及逻辑关系,合理安排资源投入时段。例如,大型桥梁建设项目通过CPM分析,确定主桥墩施工为关键任务,优先保障人力、材料、设备供应,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结合项目实际,制定详细的里程碑计划,将项目周期划分为多个阶段性目标,便于监控与考核。如商业综合体项目以主体结构封顶、外立面完工、竣工验收等为里程碑节点,定期对照检查,及时纠偏。

2.动态监控进度执行:

建立定期进度报告制度,施工单位每日、每周、每月汇报工作进展,内容涵盖完成工程量、人员设备投入、存在问题等,管理者依据报告对比计划进度,绘制S曲线等进度分析图表,直观展示偏差情况。

利用信息化手段,如项目管理软件实时跟踪进度,现场安装监控摄像头,远程查看施工动态,及时发现进度滞后环节。一旦发现异常,如某区域装修进度慢于计划10%,立即深入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3.合理调配资源:

根据进度监控结果,灵活调整人力资源分配。当关键工序人手不足时,从非关键工序抽调熟练工人支援,或紧急招聘补充;同时优化人员排班,在赶工期阶段采用两班或三班倒,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物力资源,加强材料采购管理,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实时共享需求信息,确保材料按时供应;定期维护机械设备,储备易损件,出现故障迅速抢修,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满足施工进度需求。

4.强化风险管理:

开展项目进度风险识别与评估,罗列可能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如恶劣天气、政策变化、供应商违约等,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评估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划分风险等级。

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制定应对策略,高风险事件如台风来袭,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设备防护、临时停工安排;低风险事件采取风险缓解措施,如增加材料供应商,降低单一供应商供货风险,确保项目进度免受重大冲击。

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优化策略

1.信息化应用优化:

引入先进项目管理软件,集成进度、成本、质量、资源等多模块管理功能,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协同办公。如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项目管理平台,关联三维模型与进度计划,可视化展示施工过程,提前发现设计与施工冲突,优化进度安排。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历史项目进度数据价值,预测本项目潜在风险与进度趋势。通过分析相似项目在不同阶段进度偏差原因,为当前项目提供预警与决策参考,提前调整管理策略。

2.标准化流程优化:

建立标准化施工流程手册,涵盖各工序操作规范、质量标准、验收流程,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规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手册作业,减少因操作随意性导致的返工与延误;新员工入职依手册快速上手,保障施工连续性。

规范设计变更流程,明确变更提出、审核、批准、实施各环节责任主体与时间限制,设计变更一经批准,迅速同步至施工、采购等相关部门,避免信息不畅引发进度混乱。

3.协同合作优化:

构建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打破设计、施工、采购、监理等部门壁垒,成立联合工作小组,针对项目关键节点、重难点问题定期会商,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如在大型工业厂房建设中,设计与施工团队协同优化设备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案,缩短工期。

加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协调,与业主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需求变化;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市场波动,保障物资供应稳定;与政府部门积极对接,确保项目审批、监管流程顺畅,为项目推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五、结论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与优化策略研究是工程管理的核心课题。通过剖析影响因素、运用科学控制方法、实施优化策略,为项目按时交付筑牢根基。虽面临环境多变、资源调配、技术协调等诸多挑战,但凭借信息化赋能、流程规范、协同联动、机制激励可逐一化解。持续深化进度管理实践,将助力工程项目高效推进,实现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麟钦.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项目进度控制与优化探究[C]//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24:1-3.

[2]张琳.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项目进度控制与优化研究[J].建筑与装饰,2024(23):76-78.

[3]刘旭辉.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与优化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与设计,2023,2(7):20-22.DOI:10.12417/2811-0536.23.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