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经济浪潮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郑凡

淮北理工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一、数字经济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经济形态,涵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新兴职业层出不穷,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群体在就业市场中既面临挑战,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一)新兴职业的涌现为民办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就业选择

(1)数字技术相关岗位需求激增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例如,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工程师、云计算架构师等职业成为热门选择。民办高校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帮助学生掌握Python、SQL、机器学习等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2)电子商务与新媒体行业的崛起

直播电商、社交媒体运营、短视频制作等新兴职业为民办高校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许多民办高校学生通过自主创业或进入 MCN机构、电商平台等,实现了职业发展。例如,一些学生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成为内容创作者,甚至打造个人IP,实现经济独立。

(二)数字技能赋能民办高校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

(1)数字素养成为基本要求

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数字素养已成为求职者的基本能力。民办高校可以开设数字化办公、数据分析基础等通识课程,帮助学生掌握 Excel、Power BI、Tableau 等工具,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2)校企合作促进实践能力培养

民办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例如,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设大数据分析实训班,或与电商企业合作建立直播电商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就业成功率。

(三)政策支持与创新创业环境优化为民办高校学生创造更多机会

(1)政府扶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各地政府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建设,为民办高校学生提供创业扶持。例如,杭州市的“数字经济第一城”政策、深圳市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资金、场地、税收等支持。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

许多民办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大赛,并设立创业基金。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赛事,获得资金支持和行业资源,推动项目落地。

二、数字经济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数字经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在这一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既迎来了新的就业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民办高校由于办学资源、社会认可度、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局限性,其学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竞争中可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一)技能匹配不足: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1)课程体系更新缓慢,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

许多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仍以传统学科为主,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而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兴专业(如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开设较少。即使部分民办高校尝试增设数字技术相关课程,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实验设备缺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使得民办高校学生在求职时缺乏核心竞争力。

(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动手能力较弱

数字经济相关岗位(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往往要求求职者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民办高校由于资金限制,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项目等方面投入有限,导致学生缺乏真实的项目经验。相比之下,

公办高校和职业院校通常拥有更完善的实训基地和产业合作资源,民办 高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

(二)就业竞争加剧:民办高校学生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1)学历歧视现象仍然存在

尽管国家倡导“破除唯学历论”,但在实际招聘中,许多企业(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金融机构)仍倾向于录用 985、211 高校或海外名校毕业生。民办高校学生即使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也可能因学历门槛被拒之门外。

(2)与公办高校及职业院校学生形成竞争

公办高校学生通常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机会,而职业院校学生则侧重技能培养,在特定领域(如智能制造、IT 运维)更具竞争力。相比之下,民办高校学生在理论深度和技能熟练度上可能处于“夹心层”,就业时面临双重挤压。

(三)职业稳定性下降:灵活就业模式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1)零工经济导致职业发展路径模糊

许多民办高校学生毕业后进入电商、直播、网约车等新兴行业,但这些行业的工作稳定性较低,职业晋升路径不明确。例如,直播带货主播可能短期内收入较高,但行业变化快,缺乏长期职业保障。

(2)人工智能替代风险增加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许多低技能、重复性工作(如客服、基础数据分析)可能被自动化取代。民办高校学生如果仅掌握通用技能,缺乏核心竞争力,未来可能面临更高的失业风险。

总结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既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新兴职业的涌现、数字技能的赋能以及政策环境的优化,为民办高校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条件;另一方面,技能匹配不足、市场竞争加剧、职业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也不容忽视。面对这一形势,民办高校应积极适应数字经济趋势,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字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完善灵活就业者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就业风险。对于学生而言,既要主动学习数字技能、增强创新意识,也要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只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真正帮助民办高校大学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 褚淼 , 杜明英 . 数字经济背景下民办高校就业提升策略研究[J]. 现代商业研究 ,2023,(01):173-175.

[2] 陈利利 , 于洋 , 孙世浩 . 数字经济趋势下民办大学经管类学生就业困境与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J]. 上海商业 ,2024,(06):217-219.

[3] 陈建伟 , 胡炜婕 , 郝克宁 .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办高校就业创业协同创新发展的逻辑和路径研究 [J]. 中国经贸导刊 ,2025,(04):16-18.

[4] 谢桉琦 , 厚顺桥 .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生“慢就业”现状和应对 举措 [J]. 就业与保障 ,2024,(04):100-102.

[5][ 张华 . 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J]. 教育现代化 ,2019,6(81):281-282.

[6] 吴巧慧 , 赵辉 , 吴庆 .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优化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5,(08):87-90.

[7] 杨依依 .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23(21):229-231.

[8] 王姗姗 . 数字经济对大学生就业影响:作用机理、困境及应对策略 [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3,11(04):3-12.

作者简介:郑凡,1997.7,女汉,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