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馆藏老旧书籍电子化面临的现存问题研究

作者

李初年

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市 100108

馆藏老旧书籍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知识财富,然而其正面临着自然老化、人为损坏与环境侵蚀的多重威胁。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推进馆藏老旧书籍的电子化进程已不仅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迫切需求,更是实现知识共享、推动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的关键举措。图书电子化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和文本等多种形式,各类电子化资源以书籍的章节为单位相互关联。[1] 这一过程不仅能通过数字技术为脆弱的老旧书籍构建 " 数字防护罩 ",有效延缓其物理损耗,还能突破时空限制,将尘封于仓储中的碎片化、无序化文献转化为可检索、可共享的数字资源,为当代及未来的学术研究与文化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滋养。

一、仓储环境恶化对书籍保存与人员健康的双重威胁

1.1 灰尘污染的累积性危害

馆藏仓库内灰尘年均沉积厚度达 0.5cm ,在烫金外文书籍的封面沟壑与连刊的装订缝隙中形成顽固积尘。当工作人员移动摇臂或整理书籍时,灰尘颗粒弥漫至空气中,经检测每立方米仓储空气含尘量较高,远超出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某图书馆的职业健康检查显示,负责老旧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中,过半存在呼吸道黏膜慢性炎症,部分出现过敏性鼻炎症状,显著高于其他岗位人员。灰尘污染还导致眼部疾病和皮肤病。污染大气的灰尘颗粒很容易调入眼内,引起角膜外伤和角膜溃疡等。尘埃降落载人的皮肤上,可以阻塞皮脂腺或汗腺,从而引起皮肤眼。[2]

1.2 温湿度失衡加剧书籍劣化

仓储环境缺乏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夏季室温可达 35°C 以上,冬季低至 5% 以下,湿度波动范围超过 ±15%RH 。这种环境使 70 年前的烫金外文书籍漆布封面出现脆化开裂,烫金层因热胀冷缩脱落率增加;杂志纸张因反复受潮干燥,纤维强度下降。老旧书籍存在霉变甚至霉菌孢子浓度超标。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纸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纸张的水解过程会加速。这意味着纸张更容易受到水分子的攻击,导致其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张的强度会逐渐降低,变得更为脆弱,可能出现脆化、褪色等现象。[3]

1.3 照明系统缺陷阻碍电子化作业

仓储采用 2000 年前安装的 T8 荧光灯,照度仅 50-80lux ,不足国家图书馆照明标准( 300lux )。昏暗光线下,工作人员识别 1960 年代外文书籍拼写错误时漏检率高,调整临时补光灯后可降至 12% 。灯光频闪问题易引发视觉疲劳,长期作业可能导致近视或偏头痛。

二、设备老化与布局缺陷形成工作效率瓶颈

2.1 老旧摇臂系统的操作障碍

仓储内超过 20 年的手动摇臂密集架,轨道磨损导致单人推动需施加 20kg 以上力,且 70% 的摇臂定位锁失灵。摇臂通道宽度仅 0.8 米,2022-2024 年间累计发生多起碰撞事故。

2.2 空间布局与流程设计缺陷

" 藏阅一体 " 布局使工作人员工作体力消耗较大,同时书籍较厚导致工作人员通常需要蹲在地上使用照明设备进行查阅,走廊宽度较小,长时间密闭环境下导致工作人员缺氧。头晕、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三、书籍特性与历史遗留问题加剧电子化难度

3.1 物理破损与装订缺陷的处理困境

多数老旧杂志存在骑马钉锈蚀、散页率高的问题,部分连刊因挤压导致书脊开裂。烫金书籍封面老化碎屑掉入藏柜的细缝中寻找困难,混合装订书籍因胶装老化发粘导致多册外文期刊损坏。工作人员需人工将老旧散页杂志进行手动的整理,并将所有收集整理的散页进行捆绑归位,影响工作效率。

3.2 语言文字与载体特性的技术挑战

1960 年左右烫金外文书籍中,有些单词拼写与现代标准不同,如英式英语 "colour",美式英语 "programme"。OCR 系统将 "honour" 误识为 "honr" 概率较大。部分文本含淘汰虚拟语气,部分使用 "thoushalt"等古体代词,常规 OCR 识别错误率较高。烫金层氧化使 "Renaissance"等词识别错误率因字母脱落增加,多光谱拍摄设备成本倍增。

3.3 无序存放与记录缺失的管理难题

连刊因历史搬迁卷期错乱,缺乏完整馆藏记录。例如,在工作人员手动查找文献时发现 1963 年某期刊缺期误插在 1972 年架位,版权页脱落使元数据录入耗时增加,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次数较多。

四、人员操作与管理体系的现实短板

4.1 专业技能与安全防护不足

仅少量工作人员接受过古籍修复或数字化培训,绝大多数不了解偏振光抑制反光技术,导致扫描不合格率高。仓储未配备专业防尘口罩,多数人员未接受应急培训,曾发生厚重馆藏书籍从高空坠落砸伤人事件,工作人员的安全有隐患。

4.2 管理制度与协作机制缺陷

由于缺乏专业的扫描仪,只能通过简易扫描机器,扫描分辨率200-600dpi 随意设置,连刊数据库 " 出版年 " 字段格式混乱。同时部门沟通不畅致项目延期3 天,缺乏质量追溯体系使返工浪费多个工时。

五、老旧书籍电子化的未来展望与系统性解决方案

5.1 智能化技术体系的全域覆盖

构建 " 光谱 - 力学 - 语言 " 采集体系,太赫兹成像技术使 70 年前烫金文字识别率提升,跨语言处理引擎实现 "honour⟶honor" 等转换准确率高。

5.2 绿色化仓储与智能工作流重构

智能微环境使书籍老化速度延缓,数字孪生工作流将单页处理成本降低。

制定 12 维度元数据标准,AR 技术使外文文献读者覆盖率从 12% 提升至 45% 。全自动扫描机器人可实现图书电子化。机器人模拟人手臂动作,采用真空吸附翻页技术,其气流和超声波分页技术可完美剥离难以翻开的书页,最大程度的保证珍贵原件在扫描过程中不被损坏。[4]

5.4 协同化保障机制与可持续发展

跨领域协作平台预计降低行业电子化成本 50% ,复合型人才培养使人均效率提升3 倍。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使员工发挥充分的主观能动性。[5]

参考文献:

[1] 李菁菁 . 面向图书电子化的视频协同编辑和管理平台 [D]. 上海交通大学 ,2018.DOI:10.27307/d.cnki.gsjtu.2018.002670.

[2] 邰启生 . 环境灰尘与人体健康 [J]. 环境保护 ,1979,(03):22-23.

[3] 刘美君. 影响纸张老化的环境因素及图书馆应对措施研究[J].造纸技术与应用 ,2024,52(01):53-55.

[4] 全自动扫描机器人可实现图书电子化 [J].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7,(03):11.

[5] 徐晓 . 高校图书馆高效管理浅析 [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0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