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
彭杨
重庆市长寿华师学校 401220
史料实证素养就是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选择、分析、评价并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得出对历史事实的理性认识和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历史学科素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培养点。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没有注重对史料的剖析,实证教学,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比较表面化,缺乏批判探究精神。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
史料实证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选择、分析、评判各种史实的能力,这是一种学生掌握多种史料的基本特征及分类能力,并具有辨别各种史料真假、了解史料所处环境、把握史料意图等能力。史料实证,可以形成较为合理的史实认知,并作出基于事实判断的历史判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1]。史料实证素养重在强调学生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对历史事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学科中“加深”,促使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加以迁移,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只有有了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才能形成良好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
(二)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性
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学习中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思维,可以依据事实和证据来判断事情,而不能主观片面地理解。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习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它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树立全面客观的历史观;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探究意识,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所以史料实证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目标。
二、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单元框架
构建结构合理的单元框架,属于基于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关键部分,第一,依照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认知状况去分解单元内容,搞清楚每个子主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实现知识点的逐层前进,环环相扣。第二,着重史料与内容相融合,每个子单元必须围绕关键史料来进行,促使学生能在具体的史料中探索并思考。还要规划好教学的时间与任务,避免内容堆积现象发生,突出重点与难点,确保教学既深又广,通过合理规划单元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提升分析史料的能力,从而完成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目标。
例如,初中历史人教版《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这样的大单元,老师会把这个单元拆分成很多个小专题,如“洋务运动的兴起”、“戊戌变法的尝试”、“列强侵略的加剧”之类的,然后针对每个小专题去安排相应的史料分析任务。每个小专题都会搭配上相关文字史料,图片还有文献,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发展过程有个整体的认识,在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之下。当学生们分析不同史料时,会对历史的脉络有所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而更好地掌握那些繁杂的历史事实。
(二)多元整合史料资源
多元整合史料资源是依托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策略,教师要搜集很多文字资料、图片、地图、音视频等各类别的各种类型史料,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之贴合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2]。多种史料的整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感受历史事件,加深他们对历史情境的感知与认识。多种史料资源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积极性。妥善安排并安排各种类型史料,相互补充,有益于形成全面、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推动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初中历史人教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大单元,在这部分选择了革命文献、报刊摘录,图片,宣传画等大量的史料,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当时革命的起因以及革命的发展过程。阅读报纸剪报,以及《五四运动》时期的宣传画,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潮流。阅读革命领袖的演讲稿,可以让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对于革命思想的见解。这些丰富的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历史史实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激励学生去学习和了解历史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的综合素养,增强辨识能力。
(三)设计分层次史料解读任务
设计分层次史料解读任务,是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策略,教师应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差异,安排多层次的史料解读任务,从最基础的史料识别、信息提取,到中间的史料比较分析,再到最复杂的史料批判与综合评价,逐层递进地提升学生的史料处理能力。分层次的任务既适合不同学生,又便于促进学生思维深入、能力提升。分阶段的任务设计有利于学生有步骤地掌握史料解读的方法,培养其科学探究态度和批判性思维,促使史料实证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初中历史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单元为例,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划分了基础、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基础层面是能认识、了解抗战时的各种图片以及官方声明,掌握基本事实。中级层面是分析抗日宣传画、战争日记等,比较不同史料中的信息。高级层面是判断战时报刊、领导人讲话背后的历史意义,逐步提升学生史料分析评判能力,提升学生对抗战历史的认识,达到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培养。
结论:
指向前述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际,学生得到更科学,更体系的史学学习途径。之后,随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史料实证素养培育会愈加看重个人化,多样化,融合更多现代教学资源和办法,教师越发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批判能力,让历史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培养能力。通过不断改进大单元教学规划,学生的史料剖析能力,历史领悟水平必然有很大改善,为学生形成理性思维与历史责任意识的新时代公民打造牢靠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燕 ; 林辉 . 指向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实践——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单元为例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11):3.2. 王树威 , 王福华 .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 [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2,35(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