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审美创造素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柴晖明

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寄宿制中学811500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统编教材编排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这些课文是培育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能够逐步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而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虽然有所发展,但整体情况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首先,部分教师对审美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常将其作为教学中的次要部分,未能充分认识到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远影响。这种意识上的不足,导致课堂上审美教育流于形式,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赏析,缺乏对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真正培养。很多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将审美教育与语文知识教学有机结合,审美活动较为单一,形式化严重,未能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美的深入感知和创造力的培养。其次,应试教育的压力无形中挤压了审美教育的空间。由于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成绩的压力,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被分配到应试技巧和知识点的强化上,忽视了语文学科作为美育载体的作用。课堂上,教师往往更关注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讲解,审美教育则被缩减为偶尔的课外补充,难以形成系统性和持续性。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难以通过语文课程得到有效锻炼,审美情感的培育也无法深入。此外,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现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现代教学手段日益丰富,但部分学校在审美教育的资源配置上仍显不足。教师缺乏专业的美育培训,教学设备和课程设计也难以支持多样化的审美体验,这使得审美教育的实施往往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有限的教材内容,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审美需求。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在理念、实践和资源上都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化和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学生审美素养和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2 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审美创造素养的实践策略

2.1 情境朗读,享受意趣之美

朗读,是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是感受语言美的有效途径。情境朗读,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文的意趣,体会到文字带来的欢乐与温暖。统编教材在第一学段编排了许多语言生动活泼、充满意趣、适合情境朗读的课文。这些课文往往运用简单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构建出一个个奇妙的情境。当学生以真挚的感情投入朗读时,他们将化身为课文中的角色,穿梭于生动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享受学习语文带来的美好体验。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的《枫树上的喜鹊》时,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本的意趣。首先,教师巧妙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想象:“小朋友们,你们都学过拼音,不妨来猜猜,喜鹊弟弟的拼音学得怎么样呢?假如你就是喜鹊弟弟,你会怎样学习拼音呀?还有,当看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瞬间点燃了学生的热情,他们快速沉浸在喜鹊弟弟咿呀学语和观看日出的趣味情境中。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以及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学生依据不同标点符号,读好重音和停顿;根据不同人物和情境,生动诠释相应的语气。在朗读过程中,他们仿佛真的化身为课文中慈爱耐心的喜鹊妈妈和稚嫩欢喜的喜鹊弟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他们深刻体验到了文本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获得了情感的滋养。

2.2 加强审美鉴赏能力的训练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收获能力水平的增长,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大量的知识积累是审美鉴赏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但同时也离不开系统性的训练和指引。需要从系统性视角展开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展开有关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要求学生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艺术特色,保证文本分析的全面性和详细性,确保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层意义和美学价值。系统性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助力学生完成审美基本框架的建立,为后续审美鉴赏能力的增长,做好铺垫。良好的感知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确保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元素的敏锐捕捉。运用多种策略激活学生的感知力,包括对影视作品的朗读。观看以及改编或者是收听音频作品的目的。

2.3 开展创意写作,激发审美创造力

创意写作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及创造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改编、延续或创作类似题材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并将个人的审美感受融入创作中。此类写作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把握,而且唤起了他们的审美兴趣和创新能力。以《曹冲称象》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多样手法重构称象场景,或创作一个全新的“称象”故事,使学生通过创作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享受审美创造的乐趣。创意写作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审美实践,逐渐提高其审美及创造力水平。

结语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创造素养的有效途径。运用情境化朗读、强化审美鉴赏技能训练以及创意写作等手段,目的是唤醒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敏锐感知,并促进创造力的培养。这些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也推动了他们的全面成长。面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应当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顾振延 .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J]. 小学生( 上旬刊 ),2024,38(05):79-81.

[2] 苟红霞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 [J]. 山西教育 ( 教学 ),2024,13(04):53-54.

[3] 陈莉莉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J]. 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23,18(1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