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

梁莉萍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318000

摘要: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政治观念的学科,承载着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表现以及未来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要想贯彻思政教育理念,仅凭借理论教育远无法满足育人目标,还需链接现实,重视实践教学,通过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引领学生深入思政本质,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思政涵养发展。目前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整体情况不尽理想,一些基础性问题仍然存在,直接影响着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及改革进程,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路径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过程,同时也是深度理解理论知识、有效巩固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既是对传统课堂形式的外延,也是对学生思政涵养的深度培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思政内容、提高思政实践能力、发展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思政课实践教学并非单一的组织实践活动,它强调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活动方法等多种要素相结合。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时,则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从教学现状出发,探究符合中职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化路径,以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组织和开展。

一、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相脱节

实践教学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是基于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生学情实际以及社会现实条件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当前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未能依据教学主题、学生专业特点及职业发展需求进行实践活动设计,表现在实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生硬,与教学内容之间呈现出相对割裂且各自独立的情况,即实践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无法有机融合[1]。同时,一些实践主题并未考虑学生所学专业,思政实践活动内容及形式与实际生活、学生未来职业就业方向关联性不强,导致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仅是机械化地完成实践任务,难以真正、深入地从实践中体会思政教育及其在专业领域的内涵及价值。

(二)实践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性、体验性与互动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各有差别,对学生的培养与锻炼方向也各不相同。中职学校思政实践教学的开展,延续了传统实践教学形式,常见如简单的实地参观、听取讲座报告等,不仅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与多样性,且实践活动氛围不具备“烟火气息”,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实践动机,学生在实践中的交互行为缺失,导致实践效果不佳[2]。

(三)实践活动浮于表面

实践教学的意义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深刻体验,从实践情境中获得思想上的升华,领悟思政理论内涵。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充分彰显自身价值,参与思考、探究、行动,以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但就目前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现状来看,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在组织形式上较为浅显,学生无法深度参与其中,如在实地参观过程中,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并未对场景元素、相关知识点深入挖掘和思考探究,不仅如此,整个活动也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学生在实践中过于“自由”,这就导致实践教学活动流于表面,无法有效发挥实践教学的价值[3]。

二、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路径

(一)系统布局,多维构建思政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需要从宏观层面出发,以全局视角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进行科学规划、顶层设计,通过系统性地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布局,以构建多维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机统整各项活动,把握好思政课实践教学要领,合理规整学生学情、思政理论知识、学生专业方向、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等各方面[4]。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和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通过整体设计、逐步深化,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时效性,确保实践教学与思政理论教学同行同向。其中,目标体系应分别从学校、课程、课堂各个层次出发,合理定位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应紧密联系思政理论教学内容,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关注学生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管理体系应将实践教学落实到日常教育管理当中,提高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与监督作用,确保学生切实科学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应注重实践教学在教学评价中的融入,基于科学评价、以评促改等原则,设立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思政实践活动参与和表现情况给予客观评价和反馈。

(二)多措并举,开创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局面

实践活动形式不局限于一种,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设计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不仅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体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感悟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链接现实生活与思政理论知识,进而在实践中获得思想上的升华,实现思政素养、职业素养等的良好发展。对此,教师则需革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实践教学形式桎梏,积极开创多措并举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且具有育人价值意义的实践活动。

1.借助“第二课堂”,推动思政实践教学由课内走向课外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既与“第一课堂”紧密相连,又独立于“第一课堂”,具有个性化、灵活性强等特征。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路径上,教师可以依托“第二课堂”建构“大班授课——小组研讨——实践项目展示”的教学模式,将思政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更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这种实践教学形式融合了多种元素,学生可以在不同实践环节获得不同实践体验,包括资料搜集与整合、小组研讨与演讲展示环节等,从而获得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使学生在主题指引下,对思政理论知识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入、深刻。

以高教版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基础模块第二课“让美德照亮幸福人生”为例,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外“第二课堂”,围绕课程主题设立相应的实践活动,如以“遵守社会公德,提升国家文明形象”“文明礼貌,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建设幸福和睦家庭,促进社会和谐”“以实际行动促进全社会向善向上”等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根据该主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工合作,开展实践活动,依托各种渠道搜集与之相关的信息、材料、案例等内容,并完成资料整合、制作相应的资料文件夹等。待完成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之后,组织学生在“第二课堂”展开小组研讨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分享各自搜集的资料,并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做好小组研讨记录。最后,围绕不同主题设立相应的演讲比赛环节,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示小组研讨和实践学习成果,如配合PPT课件进行演讲、以分析案例的方式演讲、通过与小组合作采取情境重现的方式演讲、通过与听众做游戏或问答互动的方式完成演讲等。

2.采取“引进来”策略,以模范人物为契机组织实践活动

在组织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时,鼓励学生积极发掘优质思政课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引进”模范人物、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引导学生走进社会,链接思政与社会,感受来自身边的榜样示范,让学生在思政实践中获得优秀模范价值熏陶,通过与身边成功人士形成有机互动、深入沟通,借此潜移默化地发展思政内涵,将思政教育的“活水”切实引入学生心田。

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专业方向、职业就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思政课具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针对性地发掘专业领域内的优秀人物,如行业领袖、成功创业者、企业家等,让学生以“人物采访”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围绕专业方向、行业内容、社会热点等设计采访内容,进而根据采访内容设计方案、目标人物时间安排情况,让学生与需要采访的优秀人物进行对接、完成采访任务,并针对采访过程、采访结果制作并撰写相应的采访报告,继而在实践小组或班级上分享展示给大家。除选择的人物对应学生专业方向之外,该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实际上也适应了新闻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新媒体专业等专业的学生。学生通过对优秀人物的访谈,既可以获得相应的实践锻炼,也可以在实践中通过与优秀人物沟通,对思政理论知识(如“实现人生价值”“追求人生理想”“实践出真知”等,都可以作为人物采访的关键点)形成深入理解和把握,从而达到较好的思政课实践学习成果。

(三)多元协同,构筑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格局

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共同支持,除学校之外,社会与企业也有着重要的思政育人义务,可以通过营造健康的社会实践会环境以及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平台 ,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基础条件保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以充分发挥教师、社会、企业等的思政课实践支持作用,借助各方资源设计有深度、多样化、科学性的思政实践活动,构筑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格局。

从学校层面而言,教师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在充分挖掘学校实践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采取“开门办思政课”的策略,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与企业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多元协同,构筑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格局,进一步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真实情境参与和体验中,实现思政实践能力与思政涵养的综合发展。从社会层面而言,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除以往开展的志愿者实践、实地参观实践活动之外,还可以依托社会背景设立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即独立于社会机构、由学校组织开展的专题式、项目式、研学式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思政实践的针对性,借此实现社会各方资源的集中整合,推动社会实践教学创新。从企业层面而言,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重点发挥企业优势,结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围绕“工匠精神、实现人生价值、职业道德”等角度,以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日常化、专业化,让学生在企业岗位实践体验与氛围感知中,逐步实现思想政治素养的升华。

三、结语

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呈现出较大的上升空间,思政课实践教学整体实施效果不佳,且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缺乏明显的深入性,不仅实践教学占比较小,且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相脱节。为改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中职思政教师可以从系统布局、多措并举、多元协同等角度出发优化教学路径。通过系统化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多维度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多样化落实教学方法,开创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局面;通过多元化探索实践教学渠道,构筑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格局,以全面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向海琼.中职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问题和举措[J].湖南教育(C版),2024,(07):61-63.

[2]蒋明.中职思政课“体实协同”课堂实践教学探究——以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J].职业,2024,(02):10-12.

[3]黄晓丽. 中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活动:逻辑归因、现实偏离与推进路径[J]. 职业教育,2023,22(26):31-34.

[4]林学贤.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2024(25):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