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中高年段数学预习作业有效性探究

作者

倪涛养

怀集县中洲镇泰来学校 广东肇庆 526448

引言

在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基础教育重心有所转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具有远见卓识的小学数学教师站在学生视角,结合中高年段学生有限的探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想方设法地提升作业有效性,用作业驱动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奥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铺路。在自主完成预习作业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以良好的主人翁意识提前学习数学知识,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1 小学中高年段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现状

在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起点设计预习作业时,小学数学教师深度剖析教材,提炼重难点知识,针对性地设计学科作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预习资源。但是受传统教 - 学 - 练育人模式的影响,一部分教师设计的预习作业缺乏真实情境,学生难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融会贯通的能力不足。有的教师过多关注教学节奏,忽略了多种作业类型的有效整合,书面作业所占的比重偏高,探究作业不被重视。学生缺乏学习内驱力,深度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2 小学中高年段数学预习作业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 创设真实作业场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出现频率较高,教学效果比较可观,有助于实现化静为动。在设计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灵活利用情境教学法,精心创设真实作业场景,促进学生沉浸式学习,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使学生在感知真实场景的过程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灵活迁移多元知识,高效解决数学问题,出色完成预习作业[ ]。比如在讲解“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主题预习作业,整合利用 AI 以及 VR 技术设置虚拟真实的“绿色世界”,引导学生自主登录科普网站、数字图书馆以及在线学习平台,在虚拟环境中积极拓宽视野,获取教材之外的环保知识,了解现阶段的环境保护现状以及资源利用率,在自主探究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透彻理解所学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2.2 优化设计探究作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高年段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较足,希望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获取知识,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应结合这一年段学生的认知期待设计探究作业,辅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数学难题。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之前,教师可以围绕“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有什么规律?”布置探究作业,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边形的特征,结合生活经验以及数学知识积累认真猜测,主动与其他同学分组,共同设计数学实验方案并协同完成推理作业,在个性化探究和合作互助中主动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又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多边形面积公式之前,教师可以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活跃学生数学思维为目标,优化设计探究预习作业,提前准备若干张颜色各异的彩纸,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设计师”和“预算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将彩纸裁剪成不同的形状,主动装扮教室后面的一面墙,结合之前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认真计算彩纸的总面积。

用探究预习作业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度探究,增强学生学习能动性。

2.3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拓展应用迁移

“生活即教育”理念倡导教师主动从生活中取材,用生活化元素动态展示学科知识,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唤醒学生生活印象,鼓励学生积极拓展、应用和迁移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学知识”转向“用知识”[2]。比如在围绕“比”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家庭理财小达人”预习作业,鼓励学生和家长一同搜集和调查近一个月中家庭的收支情况,分析合理分配家庭收入的方法,思考不同支出项目的比例是否合理。用充满生活气息的预习作业增进学生对比的理解及认知,培养学生宏观规划能力以及理财意识,鼓励学生深入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尝试结合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优化制定家庭支出计划,逐步从“学知识”转向“用知识”。

2.4 整合多元作业任务,强化学生实践操作体验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难易适中的任务,将任务作为学生学习支架,鼓励学生带着任务主动探索知识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强化学生学习体验,确保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知识印象[3]。比如在开展“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家庭测量员”预习作业,逐步细化作业任务。如任务一,自主选定常见的家庭长方体物品,比如洗衣机、衣柜以及床,认真测量物品的长、宽、高。任务二,总结归纳所收集数据,结合之前学习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物体不同面的面积。任务三,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结合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思考计算物品占用的空间体积。用层次递进的任务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确保学生在认真测量和自主计算的过程中实现开放性思考,深入理解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根据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需要优化设计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共性问题以及疑惑点针对性地讲解相关知识,实现对症下药和先学后教,扫清学生认知障碍,完善学生知识架构,高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有效地预习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和高效教学有重要作用。小学中高年段数学教师应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起点,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将预习作业作为学生学习支架,设置直观作业场景,引导学生提前学习数学知识,用探究性较强的作业驱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灵活融入生活化元素,整合多元作业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掌握数学学习技巧。

参考文献

[1] 杜鹏. 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探析[J]. 当代家庭教育,2023(11):168-170.

[2] 旦增央宗 . 小学数学预习能力与习惯的探析 [J]. 散文选刊 :中旬刊 , 2023(1):146-148.

[3] 吴仁平. 小学数学预习作业的现状与实施评析[J]. 环球慈善,2024(5):0016-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