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训练的开展
陈洋
江苏省沭阳县梦溪实验学校
摘要:合唱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合唱不仅可以欣赏优美的旋律,还可以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人生体验。初中音乐教学是传播美妙音乐和美好情感的重要课程。合唱不仅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合唱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合唱的热情,培养他们对合唱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在初中合唱教学中把握听、唱、情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合唱训练
一、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训练的重要性
合唱是一种集体社会性活动,是学校开展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在歌咏中学生不仅能进一步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趣味,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还能在情感的抒发中促进自身心智的发展。同时集体性活动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养成,尤其是和声部分的相互配合最利于集体主义的培养。合唱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练习和努力坚持,再加上音乐教师潜移默化又恰到好处的点拨。因此音乐教师有必要向初中生传授得当的合唱练习方法,一方面提升学生演唱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开发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学生能在合唱中学会面部表情管理,对个人气质提升也大有裨益。
二、策略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音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制定合唱训练计划。一开始,可以选择简单的节奏,从比较简单的节奏开始练习,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节奏。在早期的合唱训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系列问题:音调不均、音高偏差、呼吸不均等。遇到这种现象,音乐老师首先需要静下心来,不要对学生直接进行批评,导致学生对音乐大合唱失去兴趣,对唱歌也缺乏信心和恐惧。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更多有趣的音乐知识、小提示、幽默的音乐卡通等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地运用,运用比较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例如,在对《白兰鸽》的副歌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收集相应的视频资料进行展示。把学生分成两组,假设一个音乐旋律,让两组在唱歌时保持他们的声音和节奏。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二星级合唱训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选择适合的合唱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推进,我们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占主体地位的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我们提倡教师在开展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在明确一个总体的教学主题之后,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切合主题的曲目,最后教师进行整合并进行选择。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学习热情。
所以音乐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来介绍下周的合唱主题以及相关内容,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自主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举个例子,下周我们要进行以“梦想”为主题的合唱练习,结合这一主题,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如《我相信》《隐形的翅膀》《梦想的力量》等。那么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的合唱水平,选择最适合的曲目。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不仅保证了学生的自主性,也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进而能够更好地保障本节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
3.欣赏优秀作品,培养音乐素养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合唱的重要性,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唱音乐的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合唱种类,体会合唱中的情绪变化,同时要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让自己的音乐素养有所提升。
比如说,在学习《黄河大合唱》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借助课件资料来展示与之相关的作品资料,为学生创造合适音乐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入到意境中去,体会音乐旋律的变化,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之后,教师再根据这首歌曲进行专业讲解,如声部数量的差异、声音的类别不同等等,帮助学生去寻找这周音乐中的共同点,以及哪个部分容易出现问题并逐一进行突破。这样学生对于《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会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也就学会了音乐鉴赏从哪些角度出发以及合唱的重点体现在哪些地方。最后,教师再通过多媒体播放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让学生对合唱有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4.注重学生音色统一和声部和谐的训练
合唱与独唱不同,更强调和谐统一性。教师要先训练单个学生,对其声带和生理条件有基本了解,因材施教将其安排在合唱中合适的声部位置,充分发掘其音乐特质使其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统一共性、去除个性。变声期的学生适合“直声唱法”,不能让喉部肌肉过于紧张,在扩展发音能力之前必须先控制音量。更进一步需要中高音区音色的统一,很多学生会在此出现真假声脱节的问题,教师可以借鉴林俊卿教授咽音练习方法,具体得让喉头与舌根松弛,同时向后提高舌骨,让咽壁像管道一样气息流畅,在口腔共鸣下,真假声带同时工作,能让真假声转换更加自然。要想顺利达到这种顺畅状态,学生平时少不了要张大口伸舌做一系列练习。长此以往,学生高音区声带闭合好,声音更有质感。
5.增加课外活动,增加合唱实践机会
活动实践法是检验合唱成果的最好方法,也是锻炼学生积累合唱经验的途径。初中生接触音乐合唱的机会较少,且处在青春期,容易害羞腼腆,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合唱活动来引导学生提升合唱水平,养成自信大方的性格。同时,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优化合唱效果,提升学生合作的默契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根据节日的不同,可以在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中表演不同的歌曲。像五一劳动节可以组织学生学唱《五一纪念歌》,五四青年节合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通过这种将节日与学生合唱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积累合唱经验,提升合唱水平,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唱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老师在开展合唱教学工作的时候,应该要创新教学形式,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合唱训练,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合唱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减轻日常的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郑丽秀.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分析[J].国际教育论坛,2020,2(11):112.
[2]郑桔燕.曲意迎合成妙音: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探索[J].教师,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