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主题阅读教学中 “问题导学” 策略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机制

作者

李晓

山西省永济市南街小学 044500

关键字:主题阅读;问题导学;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主题阅读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文学积累与阅读理解,能达到对不同类型文章的深层探究。在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创新“问题导学”实施方案,让学生加入到互动与实践当中,并以拓展阅读加强学生学科素养,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问题导学”对提升学自主探究能力的意义

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问题导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效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促进其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在“问题导学”的理念支持下,教师会根据阅读内容设计多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乐读”中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愿意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法。教师则会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阅读和交流环境,让学生能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阅读兴趣的提升。

2. 培养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主题的文本内容将传达不同的育人道理和人物情感,是丰富小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学积累的主要手段。而在“问题导学”的帮助下,学生会认真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关系、情感走向和故事脉络,用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大脑中构建出逐渐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以理性的视角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批判和创新思考。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不仅会分析诗词内涵,还会尝试在更换字词后,是否还能达到这种情感表达,助力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升策略

二、主题阅读教学中“问题导学”策略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

1. 研读阅读主题,预设情境问题

小学主题阅读活动的核心是围绕教材来展开,所以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之前要研读教材,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重要观点,确保设计的问题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课标要求,并反映出课文的核心理念。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时,教师要首先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是围绕“寓言故事中的人生哲理”进行教学,可以先通过播放视频动画帮助学生建立对寓言故事的初步理解,让学生能简单说明故事内容;随后以“人生哲理”为主题创设具有批判性和创新性的问题情境,如:“在无意间抓到野兔后,宋人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变化?”、“若多年后铁罐也被挖了出来,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会说些什么?”、“如果让你拥有一项技能,你希望是‘鹿角还是鹿腿’?”这些问题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并且与本单元主题有着密切关联;教师要鼓励学生理解并探讨问题,在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下加深思考,并最终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2. 组织合作思考,培养探究能力

以往的阅读活动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协助学生作答,很少让学生参与到自主阅读与合作互动中,导致很多学生虽能完成基础性问题,但无法建立自主探究能力,限制了学生的素养发展。因此教师应在主题阅读课堂中多给予学生表达观点的机会,以问题为引领,激活探究意识。比如自主探究: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后,让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呈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文化。学生则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进行思考,站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抒发己见,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或者合作探究:通过合作集思广益,表达出更多有关传统文化习俗的生活常识,并以语言整理、习作练习、手抄报绘画等方式进行呈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沟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特别关注各小组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储备,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让大家在“问题导学”的理念下完成对主题阅读的深入理解,建立逐渐完善的思维品质。

3. 拓展阅读材料,提高解决能力

想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单凭教材本身的知识远远不够,教师应挖掘更多同主题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打造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创设多类型、多层次的问题导向,让学生能在自主阅读中达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2]。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周恩来坚定的民族信念和爱国精神,教师可以播放周恩来总理的纪录片,推荐《周恩来的故事》、《十里长街送总理》书籍阅读,同时提出主题问题:“周恩来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问什么人们对他难以忘怀?”,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将主动从书籍中查找答案,在加深阅读理解的同时,深刻领悟到周恩来总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也因此意识到读书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是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认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问题导学”成为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助力。

4. 实施阅读总结,加强自我反思

在“问题导学”的实施过程中,总结与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利于对后续主题阅读活动做好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确保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深层培育。比如在进行完有关民间故事的主题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点、探究成果、拓展阅读态度等了解哪些阅读内容和活动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更吸引力,包括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哪些优点,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主题阅读效果 [ ];随后教师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以统计图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也能了解到自己在回答问题时的准确度、对主题阅读的理解程度等、在双方的自我反思下,教师也将不断优化接下来的主题阅读和问题创设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资源和机会,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在“问题导学”的帮助下优化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以多种方式注重学生主动自主探究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勇于实践,在主题阅读中完成对多种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小兰 . 问题导学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J].小学生作文辅导 ( 上旬 ), 2024, (02): 60-62.

[2] 王永兰 .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J]. 智力 , 2023, (04): 85-88.

[3] 周真真 . 浅谈问题导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J].当代教研论丛 , 2020, (08):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