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功能优化路径探析
乔娜
西安工业大学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育人功能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育人深度不足
部分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政治教育上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政治理论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深入思考。政治育人的形式较为单一,如传统的讲座、报告等,缺乏创新和多样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部分团组织在政治教育中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导致政治育人的效果不够显著。
(二)思想引领方式滞后
当前,部分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仍用传统说教方式,如单一课堂讲授、灌输式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难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思想引领内容更新不及时,未充分反映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使学生接受教育时感到枯燥乏味。此外,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缺少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被动接受,难形成共鸣和认同感。
(三)模范育人作用弱化
在高校共青团组织中,模范育人本应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但其作用却呈弱化趋势。一方面,模范人物选拔和推广机制不完善,选拔缺乏透明度与公正性,所选模范缺乏代表性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宣传和教育方式单一,如仅靠宣传栏展示、表彰大会等,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此外,部分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模范育人上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多在特定时期或活动宣传,缺少长期跟踪和培养。
(四)载体育人协同不足
在高校共青团育人工作中,载体育人作为重要育人方式,本应与其他育人方式协同发挥作用,但现实存在协同不足问题。一方面,不同载体育人功能缺乏有效整合,像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载体在育人时各自为政,缺乏衔接配合;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利用载体育人时,与教务处、学生处、社团联合会等部门协同合作不足,使育人工作孤立,难以形成合力。
(五)制度育人执行不力
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制定育人制度时,常缺深入调研与科学论证,致制度内容脱离实际,缺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执行易偏差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督和考核机制,如定期的制度执行检查、评估和反馈机制,也是制度育人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育人功能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高校共青团育人功能面临诸多挑战。其一,信息时代使青年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多元,对高校共青团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更高,如何让青年学生在复杂信息环境中坚定政治立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二,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校学生规模扩大、个体差异显著,高校共青团育人需因材施教,但现实中难以精准识别学生特点和需求,育人效果参差不齐。此外,高校共青团育人还面临资源有限、活动形式单一的挑战,缺乏经费和资源支持,一些育人活动难以开展,活动形式单一也影响学生参与热情,制约育人功能发挥。
三、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育人功能优化路径
(一)强化政治育人领导力
新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应强化政治育人领导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读书会等活动,提高学生政治素养与觉悟。其次,健全政治引领机制,设政治导师制度、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政治立场问题。同时,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此外,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创新政治育人形式与内容,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强化思想育人引领力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需强化思想育人引领力。团组织要紧跟时代,创新思想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一方面,丰富思想教育内容,结合社会热点与学生关注点,开展主题团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另一方面,创新思想教育手段,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想教育阵地,发布文章、视频、图片等素材,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还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开展讲座、咨询等活动,助其建立积极心态,增强应对挫折和挑战的能力。
(三)强化模范育人号召力
高校共青团应挖掘和宣传学生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可定期开展“优秀学生党员”“优秀共青团员”“校园之星”等评选活动,让学生感受榜样力量。同时,加强对先进典型的跟踪培养,为其提供成长机会和展示平台。此外,团组织要搭建交流平台,组织先进典型与普通学生互动,如开展经验分享会、心得交流会等,激励和启发更多学生。并且,要创新模范人物宣传和教育方式,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宣传,增强模范育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强化载体育人驱动力
高校共青团应利用各类载体创新育人方式、提升效果。一方面,优化升级校报、广播、宣传栏等传统载体,更新内容、改进形式,贴近青年学生生活与思想需求,可开设专栏或专题报道以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另一方面,拓展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新兴载体,利用其传播与互动性开展多样育人活动,如发布动态、分享故事、传播正能量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育人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团组织要加强与校内各部门合作,如联合教务处、学生处、社团联合会等开展活动,整合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五)强化制度育人约束力
高校共青团应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育人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具体要制定完善团组织工作、学生社团管理、团员教育管理等条例,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规范工作流程与活动形式。同时,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检查,设立监督机构定期检查评估,确保制度落实,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形成威慑力。此外,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项表彰奖励表现突出者,激发团员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侯天放 , 高慎波 , 邵捷 .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的价值、功能和路径 [J]. 吉林教育 ,2020,(17):53- 54.
[2]王文卓.“ 大思政” 格局下高校共青团发挥育人功能路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 2024.
2024年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课题研究项目研究成果(立项号 :2024T W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