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学生物单元教学中提升社会责任素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陈丽香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摘要:在当今社会,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素养。中学生物教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环保意识等多重使命。生物是关于生命的科学,它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更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因此,在中学生物单元教学中提升社会责任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更能引导他们关注生态环境、尊重生命,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中学生物;社会责任;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生物教学目标已经由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社会责任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生物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和进步。

一、中学生物单元教学中提升社会责任素养的意义

(一)健全学生人格,培养正向思维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积极、正向的思维。通过了解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正向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深化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生物学科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生物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与社会责任相关的议题,如生态保护、疾病预防、资源利用等。这些议题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同时,通过参与生物实践活动,如环保项目、社区服务等,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深化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三)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社会责任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通过渗透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包括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方法的掌握、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等方面。这些素养的提升,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中学生物单元教学中提升社会责任素养的策略

(一)结合生物教材内容,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社会责任教育的引导者。为了将社会责任教育融入生物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精心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沃土。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时,教师可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深远影响。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如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态失衡、森林砍伐引发水土流失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此外,在讲解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时,教师还可以引用“猎杀虎狼护羊,最终导致草场被食光,羊群被饿死”的经典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为掐断生物链会严重干扰生态平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生物课堂的内容,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利用校外教学资源,拓展社会责任教育

除了教材资源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校外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网络媒体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与生物相关的电视节目,如《动物世界》,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从而树立起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纪录片,如《地球脉动》中关于野生动物生存状态的片段。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野生动物面临的生存威胁,从而激发起保护野生动物的责任感。

(三)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体验社会责任的履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生物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环保项目和社区服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实践社会责任的平台。例如,学校可以积极策划并实施校园绿化项目,如组织学生参与树木种植、草坪维护等工作。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意义。通过亲手种植每一棵树苗、细心照料每一片草坪,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将环保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社会责任感的种子,为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深化社会责任教育

案例分析作为一种直观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选取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型案例,如大熊猫保护项目,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社会责任履行方式和效果的窗口。大熊猫,这一珍稀物种,不仅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全球人民喜爱,更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象征。在分析大熊猫保护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面临的生存威胁以及当前的保护现状,从而深刻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析大熊猫保护项目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如栖息地保护、人工繁殖与野化放归等,学生可以学习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操作方法,感受到每一个保护措施背后所蕴含的艰辛与智慧。

结语:

校园绿化项目的参与,让学生亲手触摸到了环保的脉搏,体验到了每一份努力对于美好家园建设的价值;社区服务活动的融入,则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了他们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热情。这些实践经历,如同璀璨星辰,点亮了学生心中的社会责任之光,引导他们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构建更加和谐、可持续的世界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任红霞.深度学习理念下的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实践——评《走向深度学习的中学生物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24,(07):118.

[2]任国伟,郑艳芳.中学生物大单元教学设计创设情境例谈[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