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音乐在〈红楼梦〉中的情感与象征意蕴探析
任瑶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210008
影视音乐身为电视剧艺术里相当关键的一部分,于《红楼梦》的影视作品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八七版《红楼梦》的音乐创作把传统戏曲和现代配乐技法相融合,保留了古典文学的韵味,还给予作品充满活力的艺术生命力,音乐元素借助多样的表现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烘托情感氛围,营造出意境空间,构建起独特的象征体系,剖析《红楼梦》影视音乐的情感表达以及象征意蕴,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影视艺术的融合发展有着意义。
一、影视音乐的情感表达手法
(一)主题音乐的情感基调
《红楼梦》影视剧以《枉凝眉》为主题曲,这首曲子以深邃的音乐语言,精准构建了哀婉凄绝、宿命难违与终极空幻的情感基调,完美诠释了“悲金悼玉”的核心悲剧精神。其旋律以下行叹息线条和哽咽式装饰音具象化命运沉坠与无尽泪痕,舒缓的慢板节奏与绵长气息则营造出凝滞的哀愁时空,和声基于暗淡的羽调式色彩,运用不协和音程制造刺痛感,并通过克制、悬置的终止指向“白茫茫大地”般的虚空宿命,演唱上,陈力空灵纤薄的声线尤其是“水中月”等游丝般的高音展现出脆弱易碎之感,内敛地传递着刻骨悲情。配器方面,如泣如诉的二胡直抒浓烈伤痛,清冷的古筝泛音、飘渺的笛箫则勾勒寂寥背景与孤寂感,全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ABA'),从内敛陈述,经压抑爆发的高潮处的“泪珠儿”,终归于简化渐弱的沉寂,其结构本身便象征着情缘徒劳与繁华幻灭的必然轮回,最终余音袅袅,完成了对刻骨情殇、家族倾颓与生命顿悟之“空”的音乐寓言[1]。
(二) 插曲与人物性格塑造
《红楼梦》插曲以精妙的音乐语言,成为人物灵魂的深度注解。《葬花吟》作为林黛玉的生命绝唱以哀婉绵长的旋律如泣如诉,二胡的幽咽与女声空灵而脆弱的演唱,精准复刻其“孤标傲世”的敏感与“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决绝,葬花行为与飘零旋律互为镜像,成为其“泪尽而逝”宿命的凄美预演,《红豆曲》则刻画出贾宝玉的痴情内核与悼亡之痛,“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旋律缠绵悱恻,节奏如心跳般起伏,琵琶的颗粒感宛如泪珠滚落,歌词中“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以具象化的声线哽咽,外化其因情所困的锥心之痛。《聪明累》以辛辣讽刺的笔调勾勒王熙凤的悲剧,急促的板胡与跳跃的节奏模拟她“机关算尽”的机变与狠辣,唱腔中的顿挫与夸张装饰音活现其争强好胜的个性,而曲终渐弱的叹息与阴郁的和声底色,则无情揭示其“反算了卿卿性命”的必然结局,这些音乐主题随剧情发展灵活变化以音为笔,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最核心的特质与命运,实现了声画与灵魂的深度共振。
二、音乐意象的象征内涵
(一)传统乐器的文化意蕴
《红楼梦》影视音乐中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乐器,每一种乐器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寓意,古筝所发出的清越绵长的音色,象征着传统文人的雅致情怀,在表现诗词歌赋场景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突出,琵琶发出的铮铮有力的弹拨声,呈现出闺阁淑女的端庄气质,在描绘大家闺秀的情节中格外动人,笛子有空灵飘逸的音色,暗示着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大多时候被用于表现宝玉对功名利禄的淡薄。这些传统乐器在剧中是音乐表现的载体,也是文化象征的符号,它们与戏曲艺术、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元素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丰富的文化意象体系[2]。
音乐创作里对传统乐器的运用独具心思,在关键场景中大多时候会采用多种乐器组合,比如林黛玉葬花之时,是以古琴低沉的音色作为主要部分,再搭配上幽咽的箫声,营造出哀婉凄凉的意境,元春省亲之际,则是用琵琶和笙共同演奏来烘托喜庆氛围,以此呈现贵族府邸的荣华景象,探春远嫁的时候,运用二胡与笛子一起合奏,渲染出离愁别绪。
乐器音色的巧妙搭配与变化,丰富了音乐层次还赋予了剧情深层的文化内涵,让传统音乐和影视艺术得以完美融合。
(二)音乐场景的空间构建
音乐于构建剧中空间场景而言有着意义,不同场景会搭配相应的音乐意象,在大观园内的欢聚场景里,常运用琵琶、箫笛等乐器进行合奏,以此营造出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而在潇湘馆中,大多采用古筝独奏的形式,突出其幽静孤寂的意境,于怡红院中,则融合多种乐器,呈现出雅致热闹的格调。音乐随着镜头的转换自然地流动,在不同场景之间建立起情感联系,比如在月夜抒情之时,用二胡进行咏叹,渲染出愁思离绪,在花园漫步之际,以笛子吟唱,衬托出诗意意境,音乐与场景达成和谐统一,丰富了视觉画面,还赋予空间深层的情感内涵,使观众在听觉享受过程中感受环境氛围。
三、音乐叙事的艺术价值
(一)音乐与剧情的互文关系
音乐叙事同剧情发展密切相连,在关键的情节转折之处大多时候会出现富有深意的音乐变奏,在贾府处于繁华阶段时,音乐主要呈现出欢快明朗的旋律,以此来暗示家族的兴盛,而当家族走向衰落之际,音乐渐渐转变为低沉凄婉的调性,这预示着悲剧命运的降临,音乐主题的重复以及变化形成了互文关系,在前后呼应之中呈现出情节的递进。从宝玉与黛玉初次相遇时那清新的笛声,到后来离别时哀婉的古筝曲,音乐的变化暗示着剧情的走向,配乐可渲染气氛,而且还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要素,与台词、表演等其他艺术手段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完整的叙事体系[3]。
(二)配乐的审美创新
《红楼梦》的影视音乐于传承传统音乐元素之际达成了创新突破,其配乐留存了传统戏曲音乐的韵味,还融入了现代配器技法,塑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在音乐织体方面,采取多层次的配器方式,使得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可和谐共处,于旋律创作上,有古典诗词的典雅韵味,又蕴含现代音乐的情感表达,配乐着重音响效果的空间感,借助声音的远近层次营造立体感受。音乐风格的创新提升了艺术表现力,还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为中国影视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四、结语
《红楼梦》的影视音乐运用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以及深邃精妙的艺术处理,成功搭建起独特的情感世界与象征体系,音乐元素和剧情、人物、场景实现了有机融合,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所产生的艺术魅力,影视音乐在渲染情感氛围、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营造意境空间等方面进行创新运用,为中国影视音乐发展贡献了宝贵经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深远的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1] 曲悦 .《红楼梦》(1987 年版 ) 配乐的音乐元素分析及其意义
探究 [J]. 戏剧之家 ,2024,(04):84-86.
[2] 张静 .“87 版”电视剧《红楼梦》主题音乐赏析 [J]. 艺术
家 ,2023,(10):78-80.
[3] 苏畅 , 高卓 . 影视剧音乐的情感与使用因素——以《红楼梦》
为例 [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3,(0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