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麦聪敏
清远市清城区凤鸣小学,广东 清远 511500
【摘要】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要求,以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实践载体,通过构建“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大单元教学框架,探索真实情境下的语言实践路径。研究提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结合课堂观察与案例分析,为学习任务群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大单元教学;任务群设计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与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语文课程改革呈现出全新态势。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育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转变。过去,语文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机械记忆,如字词的背诵、语法的刻板学习 。但如今,更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发展紧密相连。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课文孤立教学的模式,以一个主题或大概念为核心,整合单元内的多篇课文及相关学习资源,进行系统、整体的教学设计 。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建构:任务群视角下的教学定位
(一)课标内涵解读
《课标》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列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访问等方式获取信息,并运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其核心特征表现为:1.从功能导向性看,服务于解决实际问题;2.从情境真实性看,创设博物馆导览、申遗答辩等拟真场景;3.从表达交互性看,注重信息传递与接收的有效性。
(二)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世界各地”为主题,围绕“异域风情”编排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三篇课文,从水城风光到牧场生活,再到神秘的金字塔,展现多样世界风貌。语文要素为“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旨在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描写手法塑造的画面。习作要求是“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紧密联系单元主题,锻炼学生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
二、实践路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整体架构:三级任务驱动学习
(二)课例实施:《金字塔》教学创新为例
1. 情境创设——穿越时空,探秘金字塔
(1)开场导入
课程伊始,教师播放一段古埃及风格的音乐,如带有神秘鼓点和悠扬笛声的《尼罗河的歌声》,同时在多媒体上展示古埃及的地图,标注出尼罗河以及金字塔的位置。随后,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纪录片片段,内容是考古学家在沙漠中一步步靠近金字塔,镜头从金字塔的宏伟全貌逐渐拉近到金字塔的古老石块,展示上面神秘的象形文字。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穿越数千年的时光,踏上神秘的埃及土地,去探寻金字塔的奥秘。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金字塔矗立了数千年,它们见证了古埃及的兴衰,承载着无数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2)角色设定
给学生设定不同的角色身份,一部分学生扮演“考古学家”,他们的任务是深入挖掘文本和资料中的关键信息,探寻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一部分学生扮演“古埃及历史学家”,负责解读金字塔在古埃及文化、宗教、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还有一部分学生扮演“旅行博主”,要将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给“游客”(其他同学)。
2.活动设计
(1)探秘档案收集
A. 分发资料:为“考古学家”们提供《金字塔》课文、相关考古研究报告、古埃及建筑资料等,为“古埃及历史学家”提供古埃及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旅行博主”则可以参考前面两者的资料以及一些旅游攻略撰写技巧的资料。
B. 信息梳理:学生以各自角色身份,梳理资料中的关键信息,填写信息收集表。例如“考古学家”需要记录金字塔的建筑结构、建造材料、建造技术推测等;“古埃及历史学家”要整理金字塔与法老信仰、社会等级关系等内容;“旅行博主”则关注金字塔最吸引人的特点和旅游推荐点。
(2)学术研讨会
A. 小组讨论:“考古学家”“古埃及历史学家”“旅行博主”分别组成小组,在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讨论并完善自己的观点。如“考古学家”小组讨论关于金字塔建造技术中斜坡建造法和螺旋式建造法的优劣;“古埃及历史学家”小组探讨金字塔在古埃及宗教仪式中的具体作用。
B. 跨组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跨组交流,分享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问、补充,促进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比如“旅行博主”可以向“考古学家”询问金字塔最令人惊叹的考古发现,以便在介绍中增加吸引力。
(3)“云游金字塔”直播
A. 准备工作:“旅行博主”们根据前面讨论和收集的信息,撰写直播稿,设计直播流程,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如金字塔模型、手绘的古埃及地图等。
B. 直播展示:“旅行博主”们进行“云游金字塔”直播展示,向“游客”(其他同学)介绍金字塔。直播过程中要生动形象,融入有趣的故事和互动环节,比如提问“游客”关于金字塔的小知识,答对给予小奖励(如古埃及风格的书签)。
三、教学反思:问题诊断与优化建议
(一)效果评估
根据学情反馈进行效果的评估,可以从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参与度、任务完成质量、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表现,举例说明学生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能力上的提升。也可以从学习成果方面入手,展示学生撰写的导游词、宣传海报、探秘报告等学习成果,分析成果体现的学生能力发展。看还可以从问卷调查方面,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大单元教学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的感受和收获,统计分析问卷数据。
(二)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总结大单元教学在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2. 存在问题:分析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任务难度把控、时间分配不合理等。
3.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优化任务设计、合理调整教学节奏等,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结语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施,需要教师打破单篇教学惯性,在“做中学”的理念下重构课堂形态。本文提出的“主题统领—任务进阶—跨界融合”教学模式,既落实了课标要求,也为传统文化教育与信息素养培育找到了结合点。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项目化学习与任务群的深度整合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3] Grant Wiggins等.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