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引领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

作者

王戎 郑宪

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伴随互联网、5G、AI 等技术的迅猛进步,各行业均遭受了显著的影响。近年来,伴随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与壮大,众多传统媒体正遭遇受众流失、广告收益下滑等严峻挑战,进而迫使某些媒体不得不考虑注销或寻求转型路径。自 2020 年以来,中国境内若干传统媒体机构已陆续宣布终止出版业务。基于此,本篇文章在对 AI 时代传统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之上,阐述了AI 引领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以期能为广大工作者带来参考性意见。

一、AI 时代传统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

近十年来,移动终端的普及极大地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和便捷,同时也弱化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首先,AI 技术的兴起为其在信息传播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其能够高效地处理与解析大量数据,进而生成更为精确且定制化的信息。其次,AI 技术具有快速反应的功能,能够针对使用者的具体需要和行为方式,及时地向使用者提供相应的信息。第三,AI 技术可以模仿人的语言和思考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自然和智能。

(二)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

在 AI 时代,用户的阅读习惯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其具体可能从个性化推荐、语音交互、阅读的碎片化、多媒体阅读以及深度学习与互动上产生一定的改变。

(三)广告收入遭遇严重冲击

互联网广告的兴起给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AI 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尤其是商业广告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一方面,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为广告载体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广告商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 AI 技术的出现,使得广告可以在更精细的层次上准确地找到目标观众,而传统媒体则相对落后。这使得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遭遇到严重的冲击。

二、AI 引领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

(一)内容生产智能化

在新媒体范畴内,AI 技术正在驱动内容生成模式的革命性转变。通过集成自然语言生成与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AI 技术不仅极大地释放了人力资源,而且明显增强了内容生产效率与品质。

在创新性和效率领域,AI 技术表现出了引人注目的能力。它能够高效生成丰富多样的高品质文本,涵盖新闻报道、创意文案及视频脚本等领域,显著提升了产出效率。AI 技术的应用成功地保障了内容的新颖性和丰富性,以满足新媒体时代下用户对信息多样化需求。

比如,四川新闻联播的电视节目中,AI 主持人凭借其专业而亲切的形象,很快就抓住了人们的眼球。他们可以在不受疲劳、情绪等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保证每次新闻的高水准播出。这一新颖的视觉表现形式,不但提高了电视节目的可看性,更增加了新闻传播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二)内容分发个性化

在媒体生态学范畴内,由于新闻受众具有各异的角色与身份特征,故有必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新闻内容定制服务。在浏览新闻网站的时候,AI 会基于用户的历史阅读记录,精准推荐与其兴趣相契合的新闻内容,这一过程即为兴趣导向的信息推送,可以显著提升用户的留存率。此外,AI 还可以应用到即时交互中,例如,2025 年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优势,打造“蜀味”国风舞台,AI技术为视觉效果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智能分析和生成算法,在部分非一比一元素还原的视觉创作中,AI 助力这些震撼的视觉效果保质保量、高效完成。这将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个性化体验。审视当前中国主流的新媒体平台,诸如“个性化推荐”、“相关内容匹配”等模块已十分普遍,从这些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现状出发,它们与理想的“量身定制”体验之间存在显著差距。换言之,单纯依据用户的浏览记录进行个性化分析,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方面显得力有未逮。在 AI 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可采取以下三种策略以更有效地提升用户体验。第一,通过应用 AI 技术来解析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模式,实现针对个体偏好的个性化新闻和节目的推荐服务。第二,确保所生成的内容能在不同设备与平台下顺畅访问,以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的需求。为此,应致力于创造高品质且内涵丰富的内容,以确保用户感受到其投入的价值。其三,持续精进产品与服务,并着重于隐私保障,通过数据挖掘洞察用户的行为模式与需求,强化用户数据的安全防护机制,以确保用户能够在安心的环境下体验媒体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三)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通过与新兴媒体的合作,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扩大其影响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可以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补。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内容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真实性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需要充分运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将其与现有的传统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在 AI 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欲实现与新媒体的整合发展,需着重关注技术集成、内容协同、融合传播路径、人才互动、数据互享以及革新业务策略等关键环节。举例而言,于浙江卫视《越韵中国年》春节晚会等节目中,“智媒果”平台借助其“一触即达”的功能特性,使观众能够在欣赏节目内容的同时,深度探索隐藏在其后的文化叙事与历史脉络,从而不仅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与教育价值,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再比如 2024 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特别策划《杨岚看两会》,通过记者杨岚的视角,在湖北广播电视台 AI 互动演播厅迎来了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太和医院副院长李龙倜,她讲述了关于未来数字医疗中机器人能帮助诊断的想法,话音一落,AI 模型迅速描绘出了畅想图,让李龙倜代表连连点赞。

总结

随着 "AI" 技术的迭代更新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进程,技术赋能的领域与业务扩张的关键方向将会出现转变,同时,基于新技术赋能的创新应用场景也极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与推广。“AI”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背后蕴藏的价值、逻辑以及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广电技术。在致力于通过“AI”技术推动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时,所有参与者,不论是实践者还是研究者,都应当高度警惕并有效管理可能伴随技术演进而出现的多元风险。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技术潜力,控制潜在风险,确保“AI”能够有效地为传统媒体赋能,加速行业的转型升级进程。

参考文献

1. 周翀 .AI 虚拟主播与传统播音主持融合的发展趋势 [J]. 记者观察(中),2024(11):86-88.2. 白云.“互联网 + ”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探讨[J].视界观,2020,000(022):P.1-1.3. 蔡伏青. 推动人工智能创新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J]. 新闻战线,2024(1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