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影视 IP 孵化对乡村振兴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常梓涵
天津传媒学院
一、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而文化振兴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承载着延续乡土文脉、增强乡村软实力的使命。数字影视 IP 孵化作为文化产业新趋势,正以创新之力重塑乡村文化发展格局。它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将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转化为纪录片、电影等商业产品,如《隐入尘烟》让甘肃高台县声名远扬;借助短视频平台、流媒体网站,打破地域限制,使乡村文化传播量呈指数级增长;同时推动影视、文旅、文创等产业融合,创造多元经济增长点。深入研究其对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及机制,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准路径,助力实现乡村全面繁荣。
二、数字影视 IP 孵化对乡村振兴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影响
(一)文化资源挖掘与整理
乡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古老传说、传统习俗、古建筑等。数字影视 IP 孵化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数字化整理和整合,使其成为可开发、可利用的数字文化资产。例如,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对乡村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模,让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得以永久保存和传承。
(二)文化记忆留存与延续
数字影视 IP 孵化借助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以乡村传统手工艺为例,通过制作纪录片、短视频等形式,将手工艺人的制作过程、技艺细节等记录下来,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从而实现文化记忆的留存与延续。
(三)文化传承方式创新与拓展
数字影视 IP 孵化打破了传统乡村文化传承的时空限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文化传承的渠道和方式。线上,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数字影视作品,吸引年轻人关注;线下,举办文化体验活动、民俗节庆等,让人们亲身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例如,一些乡村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当地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吸引了大量粉丝,同时也让美食文化得到了传承。
(四)文化内容创新与再创造
数字影视 IP 孵化以乡村文化资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将乡村传说改编成动画作品,融入现代元素和价值观,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意义;或者将传统民俗文化与游戏、动漫等数字内容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五)文化产业模式创新与升级
数字影视 IP 孵化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例如,影视 IP 与旅游产业结合,开发出影视主题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取景地,带动当地旅游经济;或者与农业产业结合,推出“数字文化+ 农产品”模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数字影视 IP 孵化对乡村振兴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机制
(一)资源价值转化与商业拓展机制
数字影视 IP 孵化以创新思维重构乡村文化资源的价值链条,通过影视化表达将散落的乡土文化元素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数字 IP 资产。一方面,借助纪录片、剧情片等多元影视形态,将乡村自然风光、传统技艺、民俗节庆等文化遗产进行艺术化呈现,赋予其情感共鸣与审美价值。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各地乡村美食文化搬上荧幕,片中的云南诺邓火腿、浙江绍兴黄酒等 IP 不仅催生了衍生美食品牌,更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热潮。另一方面,通过版权授权、周边开发、跨界联名等商业模式,实现 IP 价值的多维度变现。如安徽宏村与动画电影《花木兰》达成场景授权合作,将水墨徽派建筑融入电影场景,后续开发的文创产品、主题民宿等衍生业态,使古村落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年均超亿元的旅游收入。这种资源转化机制,既保护了乡村文化根脉,又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经济动能。
(二)数字传播与品牌塑造机制
依托互联网传播生态,数字影视 IP 成为乡村文化破圈传播的重要载体。短视频平台、流媒体网站打破地域壁垒,以鲜活形态推动乡村文化走向全球。如电影《隐入尘烟》聚焦西北农村,用细腻镜头展现农耕文明,影片获奖后,拍摄地甘肃高台县文旅搜索量激增 400% ,变身热门打卡地。互动式传播模式也发挥重要作用,抖音 “乡村非遗传承”话题吸引创作者记录乡村手艺人,相关内容播放量超 50 亿次,让濒危传统工艺重获关注。这种传播机制不仅提升了乡村文化知名度,还通过情感共鸣塑造乡村品牌,助力乡村从 “鲜为人知” 走向 “广为人知”
(三)产业融合与人才培育协同机制
数字影视 IP 孵化撬动起乡村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 “影视 IP+ 文旅 + 文创 + 科技” 的复合型产业生态。在影视制作环节,无人机航拍、虚拟制片等新技术为乡村景观赋予全新视觉表达;文旅领域,IP 主题沉浸式体验项目、影视拍摄地旅游线路不断推陈出新;文创产业则围绕 IP形象开发文具、服饰、盲盒等衍生产品。浙江横店影视基地通过影视 IP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从拍摄制作到主题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年接待游客超 2000 万人次,带动周边配套产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影视 IP 项目吸引青年返乡创业,通过开设自媒体工作室、参与影视制作等方式实现就业增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与高校、企业合作建立数字文化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兼具乡土情怀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四川安仁古镇与影视院校共建实训基地,累计培养乡村影视编剧、短视频运营等专业人才超千人,为乡村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促进数字影视 IP 孵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在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数字影视 IP 孵化项目支持。例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乡村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对从事数字影视 IP 孵化的小微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政策。
(二)提升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平
加强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数字影视 IP 孵化的技术创新和升级。例如,鼓励企业研发更具沉浸感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提升数字影视作品的质量和体验感。
(三)优化产业生态与合作模式
构建数字影视 IP 孵化与乡村振兴的产业生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政府和行业协会应组织产业对接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注重文化内涵与品质提升
在数字影视 IP 孵化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注重文化品质的提升。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现象,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的数字影视 IP。
五、结论
数字影视 IP 孵化对乡村振兴中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资源转化、传播推广、产业协同和人才培育等机制,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动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需注意提升数字技术研发水平、优化产业生态、注重文化内涵等,以实现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影视 IP 孵化有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课题名称:基于乡村振兴下的数字影视IP 孵化(课题编号:20251365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