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数学建模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设计研究

作者

解如倩

肥城市桃花源小学

所谓建模思想是指,要求大家用数学逻辑、方法,将生活中一些简单事物抽象为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这种描述对学生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建模本身的科学性、客观性又能给学生带去有效的思维锻炼,促进发展理性思考、构建系统知识结构的能力,为此教师要充分研读建模思想,贴合学情,将其合理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

一、贴合日常生活,打造学习氛围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为生活带来了极大便捷,因此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环境,为渗透建模思想奠定坚实基础。创设情境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且清晰的画面,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规律维持一致。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关联在一起,在课上导入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利用建模思想展开思考、完成讨论,帮助解决生活化难题。以《位置与变换》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他人给出一个方向后快速辨别其余方位,用精准的词汇表示位置变换关系。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教师可以引入如下的生活化情境:同学们,已知学校在小明家的东边,在小红家的南边,请问小明家在学校的哪个方位?小红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引入上述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可以快速聚集学生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展开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融入建模思想,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模型中体现出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发展多元思维能力。

二、彰显学生主体,引导自主建模

新课改落地后,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要退居二线,以辅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习。在实践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数学的原理、公式,还应该指导学生思考知识的获得路径,以此丰富知识储备,激发创新思维,强化自学能力,在师生、生生的共同努力后实现高质量学习。以《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的教学为例,课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忆,此前已经学过的一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如借助电子白板列出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除一位数的式子,整齐排列,要求学生观察三者进行比较,探讨彼此关系,最后督促学生利用除法模型对提出的猜想进行验证。具体来说,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输入变量、输出变量、数学表达式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于构建除法模型的输入变量、参数,打造除法模型,a 和 b 两个参数可以自行确定,最后要根据选择变量、参数设定模型,建立 y=a/b 的表达式,实现对不同位数除一位数除法的模型构建。

三、开展教学实践,升华建模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实践很重要,不但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同时还能促进形成良好的思维、实操能力,教师要深刻意识它的正向价值,将建模思想和教学实操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建模的机会,扩展知识面。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传统的方式是向学生展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布置大量练习,要求学生融入题海战术,反复答题,以此提高准确率、考试成绩。新时期下,更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向学生展示一张电子硬纸板,假设长为 5 厘米、为3 厘米,向学生导出问题:同学们,请问在观察后,你们是否能得出它的面积值?由学生独立思考。继续引导学生用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进行度量,得出结论:每一行铺五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能获得以上图形。教师利用课件将长方形由原来的 5 厘米延长到 6 厘米,并要求大家继续用 1 平方厘米的图形度量,说说它的面积是否发生改变?预设学生在探究后得出结论:虽然宽不变,但长变长了,所以面积也变大了,大了 3 平方厘米,因为增加了右边的一列。要求学生动手实践,不断尝试增加图形的长、宽,比较图形面积产生的变化,在与他人探讨后得出结论:宽不变,长越长,面积就越大,长越短,面积就越小;长固定,宽越大,面积就越大,宽越短,面积就越小。由此可见,长方形的面积是由长和宽长度共同决定的,进一步推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并且由长方形面积公式向正方形面积公式过渡:假设长和宽的数值相同,于是就可得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为a2。

综上所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就决定了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对生活中简单或复杂事物的观察、研究,建模思想有效嫁接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实现高效学习。为此教师应该将建模思想合理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组织各类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洪虹 .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新课程(中旬),2018(02).

[2] 张伯君 .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