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及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作者

易凌清

益阳市八字哨镇人民政府

城市黑臭水体的出现不仅影响城市美观,更对城市生态系统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传统的水体治理方法往往存在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沉水植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沉水植物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然而,目前对于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中的应用研究还有待深入,尤其是其对水质净化的长期效果以及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构建策略。因此,开展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技术

(一)沉水植物种类选择

在城市黑臭水体的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种类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沉水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有所差异。例如,菹草是一种耐寒性较强的沉水植物,适合在冬季水温较低的水体中生长。而金鱼藻对光照和水质的适应范围较广,能够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生存。黑藻则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其发达的根系能够有效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种类需要综合考虑水体的温度、光照、营养水平等环境因素,以确保植物能够在黑臭水体中正常生长繁殖。

(二)沉水植物种植方式

沉水植物的种植方式主要有种子播种、扦插和移栽等。种子播种相对简单,但需要合适的萌发条件,如适宜的水温、底质等。扦插是一种常用的繁殖方式,例如将金鱼藻的枝条插入底泥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可生根发芽。移栽则是将已经培育好的沉水植物幼苗移植到黑臭水体中。在移栽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植物的根系,避免损伤。要根据水体的面积和深度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密度过小难以形成有效的群落,密度过大则可能导致植物之间竞争资源,影响生长。

(三)沉水植物群落的维护与管理

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后,需要进行有效的维护与管理。定期监测水体的水质状况,包括营养盐浓度、溶解氧含量等,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对于受到外界干扰而受损的沉水植物群落,如遭受洪水冲刷或人为破坏,要及时进行修复。要控制水体中的藻类生长,避免藻类大量繁殖对沉水植物造成遮光和竞争营养的影响。可以通过引入食藻动物,如某些鱼类或浮游动物来控制藻类数量。

二、沉水植物群落的水质净化效果

(一)对氮的去除

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除水体中的氮。植物根系能够吸收氨氮、硝态氮等形式的氮,将其转化为植物自身生长所需的有机氮。例如,黑藻的根系具有较高的氮吸收效率,能够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含量。沉水植物还可以通过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去除氮。沉水植物的根系周围聚集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将水体中的有机氮分解为氨氮,然后再进一步转化为氮气释放到空气中,从而实现氮的去除。

(二)对磷的去除

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之一。沉水植物对磷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的吸收作用。沉水植物的叶片和根系能够吸附和吸收水体中的正磷酸盐。例如,菹草对磷的吸收能力较强,它能够将吸收的磷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当植物死亡后,体内的磷会随着植物残体的沉降而从水体中去除。沉水植物还可以通过改变水体的化学环境,促进磷的沉淀,从而降低水体中的磷含量。

(三)对有机物的去除

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也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植物的根系能够分泌一些胞外酶,这些酶可以分解水体中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将其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便于植物吸收或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沉水植物的存在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为好氧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代谢,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

三、沉水植物群落与其他生物的协同关系

(一)与微生物的协同关系

沉水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关系。如前所述,沉水植物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附着场所,微生物在根系表面形成生物膜。微生物能够分解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如二氧化碳、无机氮和磷等。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环境,例如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沉水植物为微生物提供了氧气,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释放到根系周围的水体中,改善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强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能力。

(二)与浮游生物的协同关系

沉水植物与浮游生物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浮游生物中的浮游植物是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沉水植物存在着光和营养物质的竞争关系。然而,沉水植物的存在也为浮游生物中的浮游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沉水植物的存在可以调节浮游植物的数量,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种群动态。浮游动物的排泄物又可以为沉水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

(三)与水生动物的协同关系

沉水植物与水生动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协同关系。水生动物中的一些鱼类以沉水植物为食,如草鱼等。但沉水植物为大多数水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和躲避天敌的场所。例如,鲫鱼等小型鱼类喜欢在沉水植物茂盛的区域活动,因为这里可以提供较好的掩护。水生动物的活动也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如鱼类的游动可以搅动水体,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有利于沉水植物的呼吸作用,但过度的搅动也可能会损伤沉水植物的根系。

结语:

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中具有显著的水质净化效果。通过合理选择沉水植物种类、采用合适的种植方式以及有效的维护管理,可以构建稳定的沉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对氮、磷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能够有效改善水体水质。沉水植物与微生物、浮游生物和水生动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协同关系,这种协同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城市黑臭水体复杂的环境条件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后长期的稳定性维持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优化沉水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加强对其水质净化效果的长期监测,以更好地发挥沉水植物在城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实现城市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程 , 马剑敏 . 城市湖泊生态修复及水生植物群落构建研究进展 [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31(07):13-20.2. 黄峰 . 滆湖沉水植物群落重建及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D].: 苏州科技学院 ,2011.3. 朱勇强 , 方明明 , 许婷婷 , 等 . 基于城镇黑臭河道水体的组合型原位生态修复系统的构建与效果: 以上海市地区某黑臭河道为例[J].环境工程 ,2023,41(01):240-247.4. 徐盼盼 , 何培民 , 何文辉 . 人工沉床对富营养化河道净化效果及水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2023,42(10):241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