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运动活动中“一物多玩”有效策略初探
王滢洙
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幼儿园 201800
《幼儿教育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因此,一物多玩的“物”即活动材料的选择是激发幼儿积极性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幼儿对活动材料感兴趣,并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使用活动材料,才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与运动。
如何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让活动材料来吸引幼儿?如何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我致力于运动活动中“一物多玩”的实践研究,充分挖掘活动材料的教育价值,将有效策略作为重点内容,旨在通过“一物多玩”激发幼儿参与运动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同伴合作交往创新意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实践研究中,我从“一物多玩”的材料投放和组织形式两方面逐渐积累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策略与途径。
一、“巧”用简单材料,探索创意玩法
幼儿喜欢运动,而运动材料是激发他们运动积极性的最基本前提。运动材料组合与创新是幼儿的一种创造行为,期间会衍生出很多新玩法,增强运动本身的挑战性。
(一)挖掘生活资源,丰富活动材料。
1、生活材料。“一物多玩”活动的前提就是所选的游戏材料要可变化、可重组,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玩法,充盈着丰富的探索空间。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材料的各种玩法,有效地发展幼儿的不同运动能力,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像奶粉罐、饼干盒、可乐瓶等物品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具有玩具的功能,玩法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可探索性。
2、自制体育教玩具。在制作过程中既可激发幼儿的创新热情,又使幼儿的手脑并用能力得到锻炼。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巧用废物、变废为宝,与教师一起制作体育教玩具,并把这些玩具投放到体育区域角中。在活动中,充分挖掘每一件自制玩具的可变性和多功能性,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思考,拓宽其功效。如玩纸棒时可夹棒跳、隔棒双脚跳、过小河跨跳、走迷宫、对击比赛等。
(二)重设材料组合,玩法求新求变
1、户外器械与低结构材料的重设
为了更好地开发“一物多玩”,首先,教师要激发幼儿对运动材料的兴趣,使幼儿既喜欢玩,又乐于探索。户外器械的运动功能比较显性,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因此,我们尝试将运用多种运动材料组合,拓展运动材料的多种功能。以平衡游戏“过小桥”为例,搭建形状、宽度、高度不同的小桥,如有直直的小桥,有弯弯的小桥,还有的是“S”形的小桥。其次,将平衡木架在轮胎上,变成了一座高高稳稳的桥;把平衡木和组合玩具的门洞放在一起,就变成了桥洞隧道,幼儿的活动兴趣会随着材料的组合变化而不断高涨激动。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为幼儿自主选择与积极探索创造了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多种材料的新组合
在“一物多玩”活动中,利用器械或添加辅助材料的特点,能玩出不同的花样,体现出灵活多样的材料特征。
在大班《轮胎总动员》活动中,有的幼儿滚轮胎、有的钻轮胎,有的跳轮胎它可以发展幼儿很多运动能力。轮胎中间加网变身成为百玩不厌的跳床;轮胎打个洞加一根拉绳玩负重牵拉游戏;轮胎装上轮子成为时尚的滑板车:许多轮胎叠加打造成野战训练区……充满趣味的轮胎游戏,让幼儿钻、爬、跨、跳等技能得到充分锻炼,促进了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等各种机能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围绕一件运动材料,将其他多种材料进行组合和再利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创造出一系列新玩法。
(三)改变材料数量,发挥材料价值最大化
在“一物多玩”运动教学中,适当的增加材料的数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更能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如《我是小刘翔》活动中,大班幼儿利用跨栏架练习“跨越”动作,随着练习密度的增强动作也熟练起来,不满足于跨越一个跨栏架的高度,兴趣有所减弱。看到这一状况,教师随手将一个跨栏架叠放在另一个跨栏架上,对大家说:“谁来挑战两个跨栏架的高度?”幼儿们跃跃欲试,把自己与同伴的跨栏架叠放成不同的高度,不停地挑战,兴趣有增无减。
在中班《沙包变变变》活动中,教师提供足够多的材料,幼儿自主探索玩沙包,顶、投、抛、踢、夹、背等,想出了很多玩法。渐渐地,教师特意把材料逐渐减少,让幼儿想办法,轮流游戏。如:同样的小乌龟运粮食游戏,原来幼儿人手一个沙包,现在分成两组竞赛游戏;原来背上背沙包,现在除了背上,腋下、手臂等地方还要夹着沙包,这样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更激发了幼儿的挑战欲。
在“一物多玩”中,关键是要让材料与幼儿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给予幼儿解读材料的时间和机会,了解材料和游戏之间关系,并自发探索一些不同的、新颖的、生动有趣的玩法,从而使幼儿对“一物多玩”产生更广泛的兴趣。
二、“趣”用组织形式,提升活动价值
“一物多玩”不仅是一种同中求异的过程,也是一种动思结合的过程。幼儿在运动中进行“一物多玩”自主探索行为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幼儿不受干扰地探索玩耍。
1、打破单一材料的束缚
幼儿在“一物多玩”的探索过程中,对于同一种材料,能探索玩出很多方法,如之前所说的瓶子、轮胎、小球等;还会将多种材料组合运用,发挥出其更大的运动功效。例如:轮胎与竹梯的组合玩法——竹梯桥:用轮胎架在木板两端——跷跷板:用轮胎做支架,架在木板中间——开汽车:将轮胎沿着竹梯滚等等。教师的适时“放手”,还给一片自由、自主探索的空间,不仅提高其参与运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扩散思维能力、提高自主探究的意识,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打破空间场地的局限
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选择打破场地、班级、器材的局限。原来器械类玩具一般都局限在软质场地内进行,根据器械的特点,与幼儿园各个场地相融合。例如:塑胶跑道上投放了不同高度的小板凳,滑滑梯与竹梯相连,长廊内有不同高度的竹制梅花桩等等。运动时,教师不再仅限于面对本班幼儿进行游戏,而是以区域为单位做好组织工作。通过空间、场地的变化,不仅增加了游戏的选择面,体现了难度差异,无形中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要,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运动兴趣,更使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得到了提高。
以“一物多玩”激发幼儿主体的积极性,真正在活动中乐起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幼儿正是在自主选择、尽情参与中获得了游戏的自主选择权。
(二)启发——把创编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启发。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并不意味着听之任之,让幼儿随意发展,必须把握适宜的时机,进行师生的有效互动,从而帮助幼儿丰富游戏内容,更好地推动游戏的发展。
1、有效启发拓思路
追问是点燃幼儿创新思维的最直接方式。当幼儿的玩法一成不变时,教师提出启发性建议,以拓展幼儿的思维。当幼儿在分享交流玩法时,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玩法进行梳理并提出新的探索要求,使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此外,幼儿年龄阶段具有好模仿的特点,在运动活动中同样如此,因此每当幼儿对一种器械感到厌倦时,教师可以以身示范,悄悄地点燃幼儿创新的种子。例如:小班幼儿在掌握高跷的玩法以后,逐步总结出了向前走、向后退等玩法后,兴趣逐渐减弱。教师作为玩伴,参与其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运用横着走、绕圈走等方式启发幼儿创新玩法。,他们边玩边兴致勃勃地编起儿歌来,总结出了绕圈走、转弯走、8 字走、方形走等玩法。润物细无声。正是在教师的悄然影响下,幼儿不断想出新花样,在新的挑战中尽情享受超越自我的成功与快乐。
2、情景迁移增趣味
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 , 幼儿身心愉悦地融入活动,而这种内部动机更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 , 激发他们的独创意识和表现欲望,从而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
例如: 中班幼儿在玩跳跳袋的材料时,幼儿自发地将跳跳袋套在身上或蹲着身体走或爬,由于比较简单,很快地就失去了兴趣。一天,幼儿正在表演“毛毛虫与蝴蝶”的故事,于是教师巧妙引导幼儿用跳跳袋打扮自己,幼儿自发地模仿起这个活动,教师及时地增加了爬与跑的分量,逐渐引发:哪条毛毛虫最厉害,最先蜕化成蝴蝶。
此外,在“蚂蚁搬豆”活动中,创设“蚂蚁运粮食”的情境,“小动物”先自己探索运粮方法,即球的各种运动方法。幼儿有的滚,有的夹着球跳,有的放在背上自己趴在地上移动,还有的会找朋友一起合作,在最后交流中,他们共同设计了“运粮”路线并在其中各显神通,用各自的“运粮”方法完成“运粮”任务。
可见生活情景的巧妙迁移运用,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体验到了游戏的无穷趣味性。不同的游戏情景中,赋予它不同的生命和玩法,给幼儿带来不同运动技能的发展
(三)赏识——把实施总结的主动权留给幼儿
运用多种方式肯定赏识幼儿,在活动中把实施总结的主动权留给幼儿,让他们经历“讨论—实施—总结—激励”螺旋上升的过程,不仅完善了游戏的组织过程,更进一步激发了兴趣,促进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1、多重视角幼儿评价
开展“一物多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因此评价时教师引导幼儿从多个视角进行评价。对不同幼儿的不同表现 , 教师都应表现出欣赏、接纳的态度。可以用点头或微笑表示认可 , 可以用“这种玩法很有意思,还有别的玩法吗 ?”等激励的语言 , 给予关注、支持和鼓励,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得到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幼儿获得了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与满足, 简单的材料在他们手中玩“活”了,也玩“火” 了。
2、擂台展示大比拼
在“一物多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分享游戏经验,更激励幼儿的自信,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自己梳理、总结一物多玩的经验。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捕捉到幼儿富有创意的、有推广价值的玩法,及时给予肯定并给予展示的平台,以此增强全体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所谓的大擂台展示,不仅仅是分享上的“与众不同”,更需要把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敢于新、勇于尝试等良好运动品质随机渗透。
3、亲子共享齐参与
家长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吸引他们参与活动, 把一物多玩的游戏活动在总结中推向了高潮。例如: 利用跳跳袋进行亲子游戏“穿越树林”,即家长与幼儿共同套在跳跳袋中练习双脚蹦跳,比赛时为加大挑战性,还要绕过障碍物,这不仅强调亲子的合作能力,更是对心态的考验。
三、思考和感悟
(一)“一物多玩”开启幼儿的创造之门
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幼儿的每一种玩法都是智慧的结晶,他们用自己的创造力玩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样,在让幼儿“乐”起来的同时实现了运动技能的发展与提高。“一物多玩”给与幼儿创新玩法的空间,使得幼儿的“玩”有了探索和情感的意义,增强了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使玩具发挥了最大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遵循“一物多玩”的指导原则,用心观察, 避免运动器械和材料本身隐含的或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积极探索一种器械的多种玩法,并对不同层次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不断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一物多玩”使幼儿保持持久兴趣
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的保持是短暂的,容易转移,幼儿对某一游戏从“热”到“冷” 是正常的。教师应变换游戏方式,重新唤起幼儿原来的游戏兴趣,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有意义的。“一物多玩”能够利用有限的材料,通过变化、重组实现对幼儿多种动作的发展训练,使幼儿既喜欢玩,又乐于探索,使运动器械和材料都“活” 起来,幼儿“乐”起来。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发幼儿在器械上的“一物多玩”,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诱导幼儿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去,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随着材料的组合变化不断高涨。
“一物多玩”发挥着教育资源的综合效能,不断增加幼儿的活动密度,扩大活动广度,体现的是创造性、兴趣性和游戏性的教育理念。以创新求变的方式,启发欣赏的语言激活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在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让每位幼儿都能在精彩无限的“一物多玩” 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