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问教学的有效开展途径

作者

刘星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小学长春路校区 224400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逐步深化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焦点。提问,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技巧,还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环节。在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的提问更应注重启发性。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提问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问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数学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逐渐增加,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提问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提问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还能在师生互动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惑,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开展情境式提问

情境式提问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场景,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更深的理解和更持久的记忆。情境式提问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中,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种亲近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情境式提问还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一部分公式趋于抽象,学生往往在理解上存在困难。而情境式提问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公式的含义。这种联系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情境式提问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情境式提问:“同学们,假设你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看到了一袋标价为2.5元的苹果。这里的2.5元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要买两袋这样的苹果,又需要多少钱呢?”2.5元表示的是2元5角。如果要买两袋这样的苹果,需要将单价乘以数量,这就涉及小数乘除法的运算。这样的提问,既将小数的概念与购物这一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同时又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小数的乘除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迅速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小数应用场景,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含义,并学习小数的计算方法。小学五年级正是学生生长发育的时期,基于此,教师可以身高测量创设情境,引入小数教学:“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假设小明的身高是1.45米,那么这里的小数1.45代表了什么?如果我们想知道小明和他的朋友小红(身高1.3米)的身高差,又该如何计算呢?”1.45米表示的是1米45厘米。计算小明和小红的身高差,学生需要进行减法运算:1.45米-1.3米=0.15米,或者换算成厘米:145厘米-130厘米=15厘米。这个情境让学生将小数与身体发育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实际变化联系起来,帮助他们认识到小数在描述身体特征方面的作用,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小数加减运算能力。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进行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小数知识,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

二、活用反馈式提问

反馈式提问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时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旨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通过反馈式提问,教师能够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惑。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纠正错误,那么学生对于犯过的错误将形成深刻的印象,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种及时的反馈能够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避免出现相同的问题。在反馈式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和拓展,通过不断的反馈追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逐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为例。在正比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馈式提问来检验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简单的正比例关系:“如果速度一定,那么距离和时间成正比。”然后,教师提问:“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那么它行驶1小时和2小时的距离分别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们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两个距离之间是正比例关系吗?”这样的反馈式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应用正比例的概念,还能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本质,即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接着,在反比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反比例关系:“如果总量一定,那么两个分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然后,教师提问:“如果一堆糖果有100颗,那么分给2个人或5个人,每个人分别能分到多少糖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分给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的糖果就越少?这体现了什么数学关系?”这样的反馈式提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关系中的“此消彼长”现象,并加深他们对反比例关系的认识。在整个反馈式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提问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通过实施提问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数学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提问教学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问教学的有效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金香.微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6):101-103.

[2]蔡桂兰.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J].山西教育(教学),2022(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