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混龄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策略探索

作者

贾云贤

望都县唐会幼儿园 073000

在农村幼儿园的混龄教育中,幼儿从小开始面临社会化发展,在家庭内部的亲子交往、幼儿园内的师幼交往之外,还有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同伴交往行为愈发频繁与深入,交往机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同伴交往能力 [1]。同样,在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之下,各农村幼儿园不断合并,各幼儿园内幼儿随着父母的流动而流动,这也需要幼儿具备一定同伴交往能力,帮助幼儿更快地融入新的集体,与新的同伴进行良好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农村幼儿园的混龄班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农村混龄班中发起幼儿同伴交往活动的基本原则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幼儿园要想培养混龄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要立足育儿整体角度,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在混龄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层面是立足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需求,组织开展综合性的混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礼貌用语、遵守规则、合作配合等等,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意识与相关能力。另一个层面,是从混龄班的这个难题角度入手,考虑不同幼儿的不同认知与行为能力,确保混龄教育活动要促进全班幼儿的整体发展,而非追求某个类幼儿、某一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

第二,发展性原则。在农村幼儿的混龄班教育实施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要能够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混龄班幼儿来说,无论各个认知水平与年龄段的幼儿,其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都是持续的、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遵循发展性原则,在活动中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促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循序渐进深入开展同伴交往与合作,促使不同交往能力水平的幼儿都可以继续得到发展。

二、农村混龄班教育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一)科学安排座位,为幼儿交往打造良好环境

根据实际情况观察发现,乡村振兴逐步推进,农村幼儿园开始合并,部分幼儿园规模扩大,这就导致混龄班的人数增多 [2]。可以发现,很多农村幼儿园中混龄班的幼儿座位长时间不变,经常出现某个村镇幼儿集体坐在一起,而易地搬迁来的幼儿坐在一起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利于幼儿融入新的集体,也不利于原本幼儿发展同伴交往能力。建议幼儿园教师科学安排座位,定期调整座位,为幼儿提供更多深入交往、与新朋友交往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同伴交往外部环境。

比如,在暑期之前小葵花班(混龄班)新来了 5 名儿童,他们年龄不同,都是易地搬迁板块新来的居民。幼儿教师观察班级内的座位情况,发现有明显的“抱团”趋向,于是,教师开始为幼儿们调整座位。首先,教师将班级所有作为按照圆圈进行摆放,每个圆圈由5 张椅子 1张桌子构成,在班级内形成了4 个圆圈。然后,教师对本班级儿童的年龄、家庭住址与居住时长进行了调查,尽可能将“老居民”分散开来,在每个组安排 1-2 名,同时确保每个小组有1-2 名高年龄的儿童,其余中等年龄、低年龄的儿童各有 1-2 名。经过这样整合之后,全班幼儿都被分散开,尤其是将新来的 5 名幼儿分别安放到各个小组内。最后,在调整座位之后,教师组织开展了一次“介绍我自己”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各组幼儿先在组内互相介绍,尽可能详细地介绍自己,包括:姓名、喜欢的颜色与食物、最好的朋友、家庭的大概位置、家庭成员的情况、喜欢与什么样的性格的小朋友玩耍等等。在各组幼儿互相介绍的过程中,教师进入各个小组内观察,适当引导幼儿围绕某个喜欢的事物展开讨论。可见,经过科学调整座位,教师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避免了出现“抱团”的现象,既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中,也可以帮助幼儿自主做出同伴交往行为,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创建沉浸式交往情境,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中,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混龄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参与其中,获得同伴交往体验,支持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丰富幼儿体验呢?教师认为,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为幼儿打造沉浸式的交往情境,鼓励幼儿在情境中发起邀请、主动合作、积极参与,促使幼儿获得积极的同伴交往体验,产生强烈的同伴交往效能感,从而提升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3]。

比如,混龄班的儿歌趣味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幼儿展示了真实生动的《摇篮》儿歌歌曲与动画片,发起话题:“我们都听过妈妈给自己唱摇篮曲吗?请问你所听到的摇篮曲是这样的吗?你的同伴所听到的摇篮曲呢?”在视听感知与教师引导之下,幼儿全身心沉浸于生动情境中,一边跟随摇篮曲哼唱,一边与自己的同组同伴进行分享,说:“歌词是——天空是摇篮,摇着云宝宝,微风轻轻吹,云宝宝睡着了。”同伴说:“我听到的摇篮曲有所不同。”其他幼儿纷纷表示认同。在教师指导之下,各组幼儿纷纷开始分享、介绍自己所听过的摇篮曲,并且对摇篮曲的风格、歌词内容等讨论交流起来。这一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平等对话、认真聆听对方的观点,获得良好的交往体验,促使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得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同伴交往能力对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而言至关重要,是帮助幼儿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有力支持。乡村振兴背景下,无论从经济振兴所引起的幼儿流动角度来说,还是从教育振兴引起的幼儿主体地位提升的角度来说,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对此,建议农村幼儿园借鉴本文提出的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相关策略,从日常幼儿园内生活、幼儿园内混龄教育活动情境创设、幼儿交往行为与技能引导等角度入手,多措并举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 凌娟 . 发现·支持·提升:开展混龄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J].儿童与健康 ,2024,(04):42-44.

[2] 张晓茹 . 农村幼儿亲子亲合与孤独感的关系 : 同伴交往能力和师幼关系的作用 [J]. 教育观察 ,2023,12(36):106-109.D

[3] 田林 . 农村留守幼儿同伴关系调查研究 [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31(01):113-117.

课题信息

注:本文系望都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探索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课题编号 :24Q50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贾云贤,女,汉,1977 年 2 月,籍贯: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