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防控的护理策略
李慧婷 安琪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引言:
重症监护室(ICU)是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的核心场所,患者因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功能受损、侵入性诊疗操作频繁,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ICU 感染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还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当前,ICU 感染防控仍存在环境清洁不彻底、操作规范执行不到位、患者防护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探索科学、高效的感染防控护理策略,是提升 ICU 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举措,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ICU 患者感染防控面临的关键挑战
1.1 患者自身因素的制约
ICU 患者多存在严重基础疾病(如多器官功能衰竭、恶性肿瘤、严重创伤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易发生感染。同时,部分患者需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或存在意识障碍,无法自主配合护理操作,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感染风险,进一步提升感染发生概率。
1.2 诊疗操作与环境的风险
ICU 内侵入性操作频繁,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导尿、血液净化等,这些操作会破坏患者皮肤黏膜的天然屏障,为病原体入侵提供通道。此外,ICU 空间相对密闭,患者密集、人员流动量大,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使用频率高,若清洁消毒不及时或不彻底,易造成病原体交叉传播,形成感染传播链。
1.3 护理管理与执行的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对感染防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无菌操作不规范(如手卫生依从性低、操作前未严格消毒)、防护用品使用不当等问题。同时,感染防控护理流程可能存在漏洞,如对高风险患者的监测频率不足、医疗器械消毒流程不统一、护理人员培训考核不到位等,导致防控措施无法有效落地,影响感染防控效果。
二、ICU 患者感染防控的核心护理策略
2.1 精细化环境与器械管理
构建“分区管控+全程消毒”的环境管理体系。ICU 需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设置明确标识,限制不同区域人员流动;每日定时通风换气,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如紫外线消毒、等离子体消毒)对空气进行消毒,确保空气质量达标。医疗器械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灭菌”原则,对呼吸机管路、吸痰管、导尿管等一次性器械严禁重复使用;对非一次性器械(如监护仪探头、听诊器),使用后立即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定期进行彻底灭菌;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类收集,及时清运,避免病原体扩散。
2.2 严格规范临床操作流程
以“无菌操作”为核心,规范各类诊疗护理操作。一是强化手卫生管理,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分泌物或污染物后,必须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科室定期抽查手卫生依从性并公示;二是规范侵入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置管时,需严格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 15cm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并使用无菌敷料固定,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机械通气患者需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加强气道湿化管理,避免气道黏膜损伤,降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
2.3 个体化患者护理与监测
针对 ICU 患者个体差异,实施“精准防护+动态监测”的护理方案。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协助翻身(每 2 小时 1 次),使用防压疮床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与皮肤感染;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日 2-3 次,使用氯己定漱口液),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减少口腔细菌定植;对于使用导尿管的患者,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导尿管与集尿袋,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尿液引流,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感染指标,如体温、血常规、降钙素原等,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及时上报医生并配合开展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三、ICU 感染防控护理的保障措施
3.1 强化护理人员培训与考核
建立常态化感染防控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防控规范、无菌操作流程、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等知识,邀请感染科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结合案例分析强化风险意识。同时,将感染防控知识纳入护理人员考核体系,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等方式检验培训效果,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感染防控技能,规范执行护理操作。
3.2 完善感染防控监督与反馈机制
成立 ICU 感染防控护理监督小组,由护士长牵头,定期对科室环境清洁消毒、器械灭菌、护理操作规范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建立感染病例上报与分析制度,每月对 ICU 感染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明确感染原因与防控漏洞,针对性优化护理流程。同时,鼓励护理人员主动反馈防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监督-整改-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持续提升感染防控护理质量。
3.3 营造全员参与的防控氛围
通过科室例会、宣传栏、微信群等渠道,加强感染防控宣传,强调“感染防控人人有责”,引导护理人员将防控意识融入日常工作。同时,鼓励护理人员与医生、药师、营养师等多学科团队协作,共同制定患者感染防控方案,如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结合患者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提升患者免疫力,从多维度降低感染风险。
结论:
ICU 患者感染防控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需针对患者自身特点、诊疗环境风险与护理管理不足,从环境器械管理、操作流程规范、个体化患者护理三个核心维度制定护理策略,并通过人员培训、监督反馈、多学科协作等保障措施确保策略落地。科学有效的感染防控护理,不仅能显著降低 ICU 患者感染发生率,还能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预后效果。未来,需进一步结合临床实践优化防控策略,推动 ICU 感染防控护理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丽,王欣然,等。基于循证医学的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及效果分析 [J]. 护理研究,2021, 35 (12):2185-2188.
[2] 陈红,李娟,等。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防控效果研究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 41 (8):1405-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