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压疮预防的护理措施研究
张天玥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引言:
压疮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护理并发症,尤其多见于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或认知障碍的老年群体。老年患者因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慢、免疫力弱,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增加疼痛与感染风险,还会延长康复周期,加重家庭与医疗负担。当前,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仍存在风险评估不及时、护理措施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探索科学有效的压疮预防护理措施,对保障老年患者健康、提升老年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一、老年患者压疮高发的主要诱因与护理难点
1.1 老年患者自身生理与健康因素
老年患者皮肤生理功能显著衰退,表皮变薄、真皮弹性纤维减少,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对外界压力、摩擦的耐受度降低,易出现皮肤破损;同时,老年群体血液循环速度减慢,局部组织供氧与营养输送能力下降,受压后组织缺血缺氧时间缩短,更易引发压疮。此外,多数老年患者合并慢性疾病,糖尿病会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与免疫力下降,心血管疾病影响血液循环,营养不良则导致皮肤修复能力减弱,这些因素共同增加压疮发生风险。
1.2 护理实践中的操作与管理难点
在护理实践中,压疮预防面临多重难点。一是风险识别不及时,部分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压疮风险评估重视不足,未定期开展系统筛查,导致高风险患者未被重点关注;二是体位护理不规范,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若未定时翻身或翻身方式不当,易导致局部组织持续受压;三是皮肤护理精细化程度低,部分护理人员仅关注皮肤表面清洁,忽视皮肤湿度调节与局部按摩;四是多学科协作不足,压疮预防涉及护理、营养、康复等多个领域,若缺乏协同配合,难以形成全方位预防体系。
二、老年患者压疮预防的核心护理措施
2.1 开展个体化压疮风险评估与动态监测
将风险评估作为压疮预防的首要环节,建立“入院即评估、定期复评估”机制。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 Braden 压疮风险评估量表),从感知能力、活动能力、营养状况、皮肤湿度、摩擦力与剪切力五个维度,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分,划分高、中、低风险等级。对高风险患者(如评分≤12 分),增加评估频率(如每 48 小时 1 次),动态监测皮肤状况与病情变化;同时建立风险评估档案,记录评估结果、干预措施与效果,确保风险早识别、早干预。
2.2 实施科学体位护理与压力缓解
通过体位调整减少局部组织受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措施。对长期卧床患者,制定规律翻身计划,一般每 2 小时翻身 1 次,若患者皮肤条件差或体重较重,可缩短至每 1 小时 1 次;翻身时采用“30°侧卧”体位,避免 90°侧卧产生的剪切力,同时使用软枕支撑背部、腿部,保持肢体舒适与功能位,减少局部压力集中。对坐轮椅或半坐卧位患者,在臀部放置减压坐垫(如气垫床、海绵垫),每 30 分钟协助患者调整坐姿或抬高臀部,避免坐骨结节持续受压;同时确保床单位平整、无褶皱,减少皮肤摩擦。
2.3 强化精细化皮肤护理与屏障保护
以“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完整”为核心,开展精细化皮肤护理。每日为老年患者进行温水擦浴,重点清洁容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与大小便失禁患者的会阴部,擦浴后涂抹温和的润肤露,保持皮肤滋润,避免皮肤干燥开裂;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更换纸尿裤或床单,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氧化锌软膏)涂抹肛周皮肤,减少尿液、粪便对皮肤的刺激。此外,定期为患者进行局部皮肤按摩,对骨隆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肩胛部),用手掌小鱼际肌轻柔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避
免在皮肤发红或破损处按摩,防止加重损伤。
2.4 制定定制化营养支持方案
充足的营养是维持皮肤健康、增强组织修复能力的基础。联合营养师为老年患者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评估患者饮食摄入情况与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对营养不良患者,增加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维生素(如新鲜蔬果)与矿物质(如锌、铁)的摄入,蛋白质可促进皮肤胶原蛋白合成,维生素与矿物质能提升皮肤抵抗力。对进食困难患者(如吞咽障碍),通过鼻饲或肠内营养制剂补充营养,确保每日营养摄入达标;同时监测患者体重与营养指标变化,根据结果调整营养方案,为压疮预防提供营养保障。
三、老年患者压疮预防护理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与能力提升
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压疮预防知识,包括老年皮肤生理特点、风险评估方法、体位护理技巧、皮肤护理规范等;通过案例分析、实操演练(如翻身操作、皮肤按摩),提升护理人员实操能力。同时,邀请压疮护理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最新护理理念与技术,确保护理人员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增加压疮风险。
3.2 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与反馈机制
成立压疮预防护理监督小组,制定明确的护理质量标准(如翻身执行率、皮肤护理达标率、风险评估准确率),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与考核。通过查看护理记录、现场检查患者皮肤状况、询问患者感受等方式,评估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如翻身不及时、皮肤护理不到位),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督促整改并跟踪效果。同时,建立压疮案例上报与分析制度,对发生压疮的案例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优化预防流程。
3.3 强化患者与家属健康教育
压疮预防需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护理人员需通过口头讲解、宣传手册、视频演示等方式,向家属普及压疮危害与预防知识,指导家属掌握基础护理技能(如协助翻身、皮肤清洁)。对认知清晰的老年患者,鼓励其主动参与护理(如自主调整体位),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家属强调定期观察患者皮肤状况的重要性,若发现皮肤发红、破损等异常,及时告知护理人员。通过构建“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协同模式,形成全方位压疮预防体系。
结论:
老年患者压疮预防是老年护理的重要内容,需针对老年群体生理特点与护理难点,从风险评估、体位护理、皮肤管理、营养支持四个维度制定科学措施。通过个体化风险监测、规范体位调整、精细化皮肤护理与定制化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同时,需依托护理人员培训、质量监督与家属宣教,确保预防措施落地见效。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压疮预防护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水平,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其生活质量与健康权益。
参考文献:
[1] 杨丹.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折患者压疮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6):98-99.
[2] 谢艳茹. 预防性压疮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9):125-126,142.